鹤皋先生

鹤皋先生

蹇蹄散文2025-09-27 15:38:34
鹤皋先生见过两次,都是在满君的画上。前一次的“鹤皋先生”着很浓郁的“孔子”气息,大师威严的风范足些。这幅“鹤皋先生”图应该比画册上的那副创作的时间要晚。我更喜欢现在的这幅“鹤皋先生”。此刻见得,我闻出
鹤皋先生见过两次,都是在满君的画上。前一次的“鹤皋先生”着很浓郁的“孔子”气息,大师威严的风范足些。这幅“鹤皋先生”图应该比画册上的那副创作的时间要晚。我更喜欢现在的这幅“鹤皋先生”。此刻见得,我闻出了满君的味道,也难怪满君称之为“恩师”,足见其影响的深刻。
“恩”,非一般造化怎唤之?“恩”的表吐,像一种朦胧又深邃的诗,可以庄严而又慈悲的情怀去想象它,然,一般的言语却无法具体表述它。恩,是一种刻入骨髓和灵魂的情,生命在,它就在,生命不在,它依然在。这样的情是可以传递和续接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表,师之表率。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人的一生,有师注视,有师提携,有师教诲,有师影响,多么的庆幸,多么的自豪。做人的路上,为师的目光如影随形,一直在身后关注着你,督促着你,鞭策着你,鼓励着你。有师在身后,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荆棘才不至于难倒行路之人。这里,我突然悟了满君那副“为恩师造型”图放在画册那么显赫的位置的意思了。对师的尊,是恩的重,对情的释,此刻一目了然。满君,着实的又重新的令人震撼了一把。
见没见过鹤皋先生并不打紧,究竟读懂了满君“鹤皋先生”有几分?这也不打紧。我在意的是丛中感悟到了什么,都在为哪些感触而动容。

满君的恩师都给满君传承了些什么?思想,情怀,气节,行为意识……能说清的,都是表象,其间的影响,一个“恩”字,足以包涵。
《诗经》来回的读过。在满君的画作“鹤皋先生”里竟然跳跃出诗经里的句子,让人欣喜。“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说的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潜在意识的追求。满君的恩师以“鹤”之名在前面领跑,诸如满君之类的后来人紧紧跟随。鹤,象征的是一种超然脱俗的美。常有人自名“鹤之仙人”,孤洁的身影隐逸于山水之间,朝丝暮雪,想自己像仙鹤一样,驾着仙家的精神风范,过着世外桃源,隐居的生活。只有高风亮节之人才会冠以如此之称号。
外在的称号也好,内在的品质也好,无非是为了抵达心中的一个境界,一个至尚的追求。
身处何境?何谓境界?半坡山,半间屋。一弯石径,一轮月光。一把蒲扇,一卷古书。一个清晨,一晌时光。清贫日子亦清欢,清欢一生寄清明。这样的悠然自得,这样的山水之间的畅想,那是古人早就醒目在那里的洒脱不理世事风范呐。
试想魏晋风流之大成者的谢安,他在大破苻坚围剿中卓绝的风姿,在兰亭上把酒吟诗的轻狂,谁不为之动容。这些都是历史的光阴所遣散下来的遗风,后人只能去想象,却无法亲临触摸,最多只能去效仿。然,这样的境地是可以追随,这样的修为是可以去修炼去抵达的。只是,再淡薄的隐士,再无所求的闲人,哪个不希望得到真正的理解与认同,如鹤那般自在地鸣于九皋,声依然能闻于野,闻于天。

我可不可以把鹤皋先生临摹成这个样子?可不可以把他与古人谢安的形象相系起来——古都。乌衣巷。夕阳。朱雀桥。野草……那是曾经显赫一时的王谢世家。然,就是这样的境地,自然而然让观者,不自觉的忽略掉眼前这座浮躁喧嚣的城市。
故人谢安的一生阳光映射,着眼处,处处是风流,又如春之花,处处皆是璀璨。这里,满君的“鹤皋先生”之形象,就是这个样子——使人无从说起,却充满着膜拜,其高洁的品性又叫周遭的人不由自已的做了路人。这是满君的“高”,鹤皋先生的“大”。最终,还是要落在满君的“好”之上,这是师之嫡传。
每个人都有“师”。至今为止,我的生命里尚未出现一个唤作“恩师”的人。是我生命太浅,还是我品行太浅?又或许是我修为尚浅,觉着自己至今无一造化,怕道出“恩师”二字之后,有辱恩师的名节。这样解释,是可以谅解的。
满君的造化是超越一般,他的“鹤皋先生”已不仅仅只是他的恩师,已然升华为一个坐标,一个丰碑,亦或是一个精神领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