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愚公,情满紫云山

当代新愚公,情满紫云山

春霭散文2025-10-17 19:15:10
他利用野生酸枣嫁接枣树,使荒山披上绿装;他凿山开道,使千年峻岭变成通途;他从事农技推广,但从没想到赚钱;他为村里修补道路,却不计任何报酬;他在最困难的日子,也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不向政府伸手要救济
他利用野生酸枣嫁接枣树,使荒山披上绿装;他凿山开道,使千年峻岭变成通途;他从事农技推广,但从没想到赚钱;他为村里修补道路,却不计任何报酬;他在最困难的日子,也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不向政府伸手要救济;他育出珍稀树种香花槐,使紫云山下的家乡变成了美丽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他就是现年56岁的共产党员赵成新。
河南郏县堂街镇紫云山下,有个叫龙王庙的小村子,1950年,赵成新就出生在这里。当时的紫云山一片荒凉,乱石成堆。1969年,年轻的赵成新看着家乡的荒山野岭,心头一热,为啥不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进行植物嫁接?于是,他在劳动之余,上山采摘软枣、棠梨籽、槐树籽等,自己育苗。天旱时从山下的汝河里担水,象上天梯一样挑到山顶浇树。村民们还时常看到他腰系绳子在陡崖上嫁接枣树的身影。有一次,他步行一百多里,到附近一个县的深山找林业劳模学习取经。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巨大的收获,5年后,绿染荒山,一到秋天,果香四溢。
龙王庙村南的土龙沟有百十亩地,只因土岭相隔,祖祖辈辈绕道五里多才能下地劳动,生产十分不便。在山上护林的赵成新每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就感到难受。为此,他留心观察、精心考虑,一个“凿山开道”的计划终于在心里酿酝成熟了:从这里打一条隧洞,不仅便利南北交通,还能引来山南的泉水,浇灌园里果木,方便群众吃水,他为这个大胆设想激动不已。但是当他的建议提出后,队里个别领导不但不支持,还来施加压力,说:“真是犟着要挖,麦前一定挖通,要不就不给记工分!”赵成新下定决心,一定要凿通这道岭。干硬的红煤土瓣一耙子下去三个白眼,手震得生疼,只能掉下两三个核桃大小的土块,干一天筑的窝只能卧下一只狗。他的亲戚朋友怕他累坏身体,苦口相劝。但赵成新认为,山是死的,人是活的,挖一点就会少一点,遇到困难就低头,啥事也办不成。他硬是坚持着挖了下去,夜里经常干到10点半,每天都是10个多小时的劳动量。从冬到春,历时半年,1975年4月,一条全长86米、高2。5米、宽2。2米的隧洞终于打通了。随后,赵成新又隔山引来了清泉水,解决了几十户农民的吃水困难,乡亲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1981年6月,赵成新从河南农学院深造后回到郏县,先后在县里几个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解疑释惑;建立了村级科技网络,解决了科技棚架问题;他根据土质状况施肥、供种,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利用卖种子的微薄利润,培训技术骨干;他在生产关键环节,组成科技讲解团,夜里到各村轮回讲解。就这样,他一干就是19年,却从未想到谋取私利,1994年,他晋升为农艺师。
2000年6月,他回到了老家龙王庙村。这年7月一场罕见的暴雨冲毁了他承包的河滩地,20多亩庄稼、千棵白杨一夜间化为乌有,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曾有一段时间,1元2角钱,夫妻俩维持了42天,没买一棵菜,没见一滴油。2001年10月,镇民政所照顾他50元的生活费,他却说:“这钱我不能要,我身为一名党员,应当为国分忧、多做贡献才是。困难是暂时的,肯定能闯过难关。”
面对困难,赵成新没有退缩,靠着坚强的意志,开始了新的创业。他把地里的石头一块一块刨出来、担出去,大石头还需用辊杠一点一点地撬移,一干就是大半夜。经过艰苦的努力,2002年,他与别人合伙在他整理好的荒滩地上又栽育了上万棵上大叶女贞、18亩杨树,杨树行间及河边柳树下套栽喜阴的白腊条。2003年他又育出3000多棵珍稀树种香花槐,2004年扩繁到上万株。今年春季,他又新栽5亩多优质桃树,还在山头上、大路边、乱石坡栽种了千株香花槐。如今他的林地已扩展到40亩,每天晚上,千只白鹭栖落枝头,各种飞鸟在此欢唱,甚是壮观。昔日的荒草乱石滩,变成了林茂花香的生态旅游观光园,吸引了市里、附近县区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村里有一段路,是一条省级公路的要道,因年久未修,路况极差,行车十分危险。村两委会愿出500元钱,找人包修,可没人干,赵成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要村里一分钱,把修路的活包了下来,不分白昼黑夜大干苦干,历时一年多时间,到去年5月硬是把80多米长的道路加宽填平,将原来2米多的路面加宽到现在的近8米,最宽处达10米。义务抢修道路受到不少人称赞,但也有人不解,说他是“神经头”、“大傻瓜”。而赵成新的解释只有一句:“就因为我热爱家乡。”
如今的赵成新,虽生活贫困,但信心百倍。他计划树苗卖了之后,把本村的5里多土路全部硬化,把他凿的山洞里外圈砌一新,2年内把村里的老槐村无偿更新成香花槐,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郏县境无偿提供香花槐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