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投注平凡岗位
文建亭,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出生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82年在中铁四局五公司参加工作;2001年调至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担任公司青藏铁路经理部物资采购部部长;2004年5月被任命为经理部领工员。
文建亭,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出生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82年在中铁四局五公司参加工作;2001年调至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担任公司青藏铁路经理部物资采购部部长;2004年5月被任命为经理部领工员。这是一份普通的简历,从中看不出文建亭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地方。但他在青藏线上被誉为“高原雄鹰”,他的过人之处、特殊之处何在?在不长时间的接触中,从他那令人感到亲切、平和的言行里,我们很快就了解了文建亭,理解了这位保留着父辈的淳朴忠厚,同时又坚守着负责、敬业的信条和职业操守的筑路工人,理解了他那看似平凡的经历背后蕴含着的闪光的精神。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面临世界性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中铁四局施工管段所在的唐古拉山区是高原冰雪型气候区,气候变化无常,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年平均大风日178天左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人的劳动强度和机械效能分别降低36%和40%左右。2001年6月12日,文建亭作为一名物资管理人员调入五公司青藏铁路经理部,并于当天参加了中铁四局集团青藏铁路开工典礼。经理部领导与他的第一次谈话他至今记忆犹新:“青藏线上物资供应十分艰难,项目上的材料、设备、机械等能否正常运转就看你的了!”文建亭点点头,带领物资部的2名人员,立即投入组织招标,采购了近百台机械设备,其中包括进口的3台旋挖钻机,全部运抵施工现场,调试安装完毕。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5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一个钉子、一块砖地运上雁石坪。很快,青藏线工程施工进入大干状态。大量从内地供应的物资受制于路途遥远,给施工造成了供料紧张,直接导致了工期紧张。怎么办?文建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几乎每天都在格尔木奔走联系物资和货源,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才回屋。2002年9月的一天晚上,他到格尔木1#大桥工地值班,发现当晚要进行砼灌注的格尔木1#大桥砂石料备用不足,他想如果砼灌注到一半,因缺少砂石料产生停工,工程质量必将受到损失。他立即同局材料厂联系,随后又跑到40多公里外的砂石厂联系车辆运输,及时解决了工地急需,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在青藏高原地表以下约1米深处是厚厚一层永冻土,在永冻土上面是一个随季节甚至太阳升落反复融化冻结的冰层。在这种地形上怎么可能修铁路呢?就算有了铁路,在这个夏季沙暴肆虐、冬季风雪满天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保证正常行车呢?中国科学家采取了十分有效的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等冻土层保护措施。在中铁四局承建的6。5公里二期工程管段内就有一段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改造工程。2003年5月,文建亭调到青藏线雁石坪工地,仍旧担任物资部长。他是一个有心人,自告奋勇地兼职工地的工长、施工员、协调员等工作。白天,他在几个工地间奔走,步行几十公里,吃饭也没定点,时常是两个烧饼就着开水就是一顿午饭。夜晚,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昏黄的灯光下伏案整理资料、根据变更设计物资供应的最佳方案。他在物资供应中表现出来对工程建设的关注和钻研,受到了经理部领导的重视,经理部领导在加快经理部施工的难点、重点通风路堤施工进度阶段性战役中,安排文建亭不仅要继续负责管段内物资管理和供应,还要参与负责通风路堤的施工。文建亭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在这期间,他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每天早上安排好物资部的工作后,就一头扎在工地上,日工作时间平均达到十二个小时。参建职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克服了石料供应和身体超强度劳动带来的种种不适应症状,按计划完成了通风路堤的施工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
文建亭说:“我们当初都是写了自愿书要求来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就不能知难而退,违背自己当初的诺言,更不能辜负在后方深切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和亲人”2004年5月,他被任命为青藏经理部领工员。7月,被派往DK1326334和DK1326682以桥代路施工作业面领工。他和职工们一道中午、晚上都在工地上吃盒饭,有人劝他:“虽然上级要求必须天天盯在工地,但实际上,也可以让手下的人多操点子心,每天定时报告施工进展就行,你何必要在工地吃盒饭呢?”文建亭微笑,说:“两座大桥10月底要主体全部竣工,耽误了铺轨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份责任不是你我事后都能担待得起的啊。”说话间,青藏高原就迎来了风雪交加的8月,尽管每天奔波在大桥工地,文建亭还是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卷起铺盖搬到工地的帐篷里。按计划,大桥工地每天要完成4~5根钻孔桩成孔,从开钻、成孔到灌桩一套工序下来,基本是24小时连轴转。人们看到文建亭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原本消瘦的他迅速的瘦了十多斤。经理部领导对他下了“死命令”:“文子,立即回去睡觉”。可当领导前脚刚走,他又回到了施工现场。
每年的7月至9月,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上平均气温能保持在0℃以上,是有效施工期中的黄金季节,已透出丝丝寒意的9月更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好季节。青藏线上一派你追我赶“决战100天”的劳动竞赛气息。这年,英国《卫报》在我国国庆节前夕刊登该报记者的长篇报道:登横跨世界屋脊的铁路。报道认为青藏铁路是中国奇迹的象征,他体现了中国伟大的干劲和科学进取精神。报道摘要如下:原编者按说,西藏根本没法修铁路。那里有5000米高的山脉要攀越,12公里宽的河谷要架桥,还有绵延上千公里、根本不可能支撑铁轨和火车的冰雪和软泥。怎么可能有人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中开凿隧道,或者在这个稍一用力就需要氧气瓶的地方架桥铺轨呢?然而,以上种种正是让今天的中国为之兴奋的挑战。那里,1000余名铁路建设者正掀起又一轮热火朝天的生产大干高潮。文建亭在下山到格尔木采购材料的时候,无意间在店铺的电视凤凰台看见了这则新闻。当时他心情十分激动,虽然讲不出过多的大道理,但他为自己能够参加青藏铁路建设感到无比自豪。连夜回到山上,他忍不住的和大家聊开了建设的话题……聊着聊着,有人突然问:“那我们要问问你了,文领工,在那么冰冷的河水里,你真的不感觉冷吗?”文建亭猛的一愣,反问:“什么河水?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bcrcw.com.cn/html/xiaoshuo/xf4fu3612hr.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