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痴》及其它
《聊斋志异》说尽孤魂野鬼,读遍聊斋,见狐不怪,遇鬼不惊!多年以来枕边常放着它。说来好笑,有时还妄图梦中相遇,我想这样的想法不单只有鄙人才会有吧,多少书生,多少迷途落魄的人也许都曾生出过类似的想法。《聊
《聊斋志异》说尽孤魂野鬼,读遍聊斋,见狐不怪,遇鬼不惊!多年以来枕边常放着它。说来好笑,有时还妄图梦中相遇,我想这样的想法不单只有鄙人才会有吧,多少书生,多少迷途落魄的人也许都曾生出过类似的想法。《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是“谈狐说怪”,以此影射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名篇,诸如:《聂小倩》、《阿宝》、《陆判》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而让我记忆深刻的篇目则是:《书痴》。但是我并不认为《书痴》的艺术性有多高、文字有多优美,反而我觉得其故事的结局不太合情合理,有些自相矛盾。然而故事总的来说还是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的。
《书痴》的主人公玉柱极度痴迷祖上留传的书卷,浩如烟海的发霉的书卷堆积满屋。玉柱年过而立,身无长物,既不交结会友留心仕途,亦不种地耕田成家立室,整日死度群书,错解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言,不求长进以至浪费年华。几次三番,玉柱从旧书里翻出来的不是镀金小船,便是陈年烂粟,这本来是诫其悔过,不想他却冥顽不灵。后来,或许是上苍见他可怜,竟让他从〈汉书〉第八卷中翻出一个美人来,“妾颜氏,字如玉”,怎么,出家人不打诳语,古人亦不打诳语?!或许颜氏的出现并非是为了验证古人言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美人颜氏自进玉柱家门以来就想方设法改变夫君的生活方式,逼他与自己下棋赌博兼丝竹之乐,总之严禁其触碰书卷,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后使其外出结交朋友,于是便“倜傥之名暴著”。这似乎是“书呆子”到“才子”的成功转型,这等功劳应该归功于何人呢?颜如玉!何等讽刺!蒲松龄说:“女之妖,书之魔也”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玉柱之痴幻化成书卷之魔,何来美女颜如玉之说?!所以故事的结局有玉柱功成名就之说乃是幻象之论!窃非真实之言。
《书痴》在《聊斋志异》里所占的分量也许不会很重,但是若立足于现实生活它的分量一定不会很轻!首先我们看“痴”这个字,他本身包含贬义,按照汉字的造字结构来分析:它是一个“病”和一个“知”的组合,即使是其繁体的构造也是一个“病”和一个“疑”的结合,或许可以理解成一种“病态的求知欲”或者是对事物“病态的理解和依恋”。蒲松龄说:“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所以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好恶都应当有一个尺度,我们对事物的好恶应该局限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范围内,这便是一个关于责任的话题,人的理智和情绪同时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理智是人在后天培养起来的,而情绪、情感则有很大一部分是“土生土长”起来的。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这便注定了人要对周围的环境负担责任,我们的好恶便不能任由情感摆布,而需要理智的介入,不然就会“人将不人”了。由此可见《书痴》的主人公玉柱不具备“人”的根本品质!他任由自己对书卷这种事物的痴迷情感泛滥,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言,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我们就此认为他果真理解其中意义或者果真从堆积如山的书卷里读懂了人生大义,更或者真“会”利用所学来匡扶社稷,报效国民的话,那就错了。再次之,如果我们认为玉柱其人仅仅是为了物质享受的话,那佳人“颜如玉”的出现应该算是终结了其人对“书”这种工具的利用了吧,然而却不!他仍然背着妻子(算是吧)偷阅藏书,显然他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对疑问的探索!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自身的修养和品行,大到为社稷出力为人民办事,他哪样做到了一点点?!整天读书却不知书达礼,以至于莫名其妙的成家立室过后仍然毫无理智,一意孤行!没有尽一个做丈夫的责任、没有尽一个一家之主的义务,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书痴》只是一面“镜子”,而主人公玉柱也只算一个“影子”,影子是夸张的,镜子却是明亮的,折射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人扮演着不同责任的角色。正面的角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反面者则是让人遗憾和痛苦,正如现今的网络一样,作为我们青少年一代应该持何种态度去认识与把握,这便是一个尺度和目标出发点的问题。把握不当就会像《书痴》的主人公一样,肥沃的青春的土壤里面没有生出美丽的花朵,却是一片荒芜,没有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负责!
《书痴》作为一面镜子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了隐士的文化,“隐士”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实从古至今都应该是有的,但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时代里它可以明显的存在,而在如今的工业化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它的存在形式被弱化了或者是被隐藏了。如果单单针对“隐士”这个词的意义上来讲,它应该分为“真隐”与“伪隐”,像诸葛孔明出仕前隐于卧龙时的“隐”应该是“伪”的成分重,而陶潜般的“隐”则是“真”的成分重了。当然这里面没有格调高与低的分别,只有目的不同而已!《书痴》的主人公本来应该天生都是一个隐士,无妻无子无家室面壁书卷青灯古佛式的生活没有“学而优则仕”的心意根本无须退隐。然而玉柱般的隐士则是让人费解了,既想着“黄金屋”“颜如玉”又不思建功立业报效家园,又不想清贫过活,所以他又是一个不合格的隐士。本来“隐士”这个阶层不需要对社会负责,而玉柱作为一个不合格的隐士则是对“隐士”这个阶层本身的不负责任。
这里我们对《书痴》的主人公下一个结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没有责任感的人,不管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还是作为隐士阶层的一份子,他人性中的责任感的缺失是双重性的。
而如今,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玉柱的成员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痴”是一种“病”,他排斥着我们的正常的生活方式,打破了理智与情感的天平,会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负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欧洲杯——C罗传射德科破门
下一篇:逆境求生存 诚信振雄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