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娘出国》读后

《二娘出国》读后

避案杂文2025-10-17 17:47:59
侯国平先生的《二娘出国》(《杂文月刊》2008年6月下),是用“故事新编”形式来写的杂文。孙二娘看到比她大的官经常出国,就以到法兰西考察包子为由,也要组团。考察报告送至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
侯国平先生的《二娘出国》(《杂文月刊》2008年6月下),是用“故事新编”形式来写的杂文。孙二娘看到比她大的官经常出国,就以到法兰西考察包子为由,也要组团。考察报告送至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森审批时,他们在同意的同时又分别在出国人员名单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神机军师朱武想到宋大哥一再强调要从严控制出国人员数量,又顺手把孙二娘的名字划掉了。朱武在名单中也写上了自己的大名,并注明为考察团顾问。此文看似荒诞,其实反映的是现实。自己茶余读罢,感慨颇多。
近几年,我国官员借出国“考察”而周游世界之风越刮越猛。就拿一个普通的县来说吧。县级干部要出国“考察”,一些科级干部也想出国“考察”;有钱的部门领导要出国“考察”,一些没钱的部门领导也想出国“考察”。
自然,官员出国“考察”的理由好编,就像孙二娘说要到国外考察包子那样,想个理由就能获批。正因如此,全县赴欧美等国家“考察”的干部一批接着一批,甚至还出现了攀比。就连出国没有经费的部门,有些头头也行动起来了,正可谓是“蛤蜊搬家——各有各的道”:其一,有的靠“化缘”。就是谁有钱,就找谁“出血”。有的部门头头今天找所在地企业老总,明天找基层单位负责人,当然,这时候架子端不得了,官腔也耍不得了,只好在有钱的“施主”面前说“拜年话”了。但把出国经费弄到了手,总算达到目的了。其二,有的靠“搭车”。有的部门头头耳朵很长,闻着风似地打听哪个企业打算组团,要到哪个国家去。掌握了可靠信息,在人家在办理出国手续审批前,就趁机提出“搭车”。作为知趣的企业,也只好欢迎部门官员“加盟”了。跟企业老板出国“考察”,机票有人买,食宿有人管,甚至逛红灯区也不用自己掏腰包,岂不是美事一桩?其三,有的靠“照顾”。有的部门头头化不来“缘”,也搭不上“车”,眼看又面临“二线”,就只好要求上司“照顾”出国了。不让他们看看白宫门口朝哪开,也得让他们知道红场到底啥样子呀,县里领导出于同情,在他们离任之前总要给他们创造一次出国“考察”机会。“快回家的人”,最后还能花着公款到国外开阔一下“眼界”,包括看看脱衣舞什么的,当然会感谢上级想得周到。
我国官员出国“培训费”一年就3000个亿。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控制一下官员出国“考察”的人数和次数,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