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荣誉说不

对荣誉说不

飞英杂文2025-12-06 09:19:13
战国时楚王聘陈子仲(齐国人,名子终)为相。陈子仲回家后,对妻子说:“今天我成为相国,明天开始,我出门就有四匹骏马拉的车可坐,吃的是山珍美味了。”他的妻子说:“乘四匹骏马拉的马车,只不过是坐起来比较舒服
战国时楚王聘陈子仲(齐国人,名子终)为相。陈子仲回家后,对妻子说:“今天我成为相国,明天开始,我出门就有四匹骏马拉的车可坐,吃的是山珍美味了。”他的妻子说:“乘四匹骏马拉的马车,只不过是坐起来比较舒服;每餐的山珍海味,只不过吃起来比较奢华。今天只为坐的舒服、吃的奢华,就担负起楚国兴亡的重责。目前乱世多害,处境艰危,我担心你会因此而丧命。”
陈子仲接受了妻子的劝告。于是夫妻二人隐姓埋名,为人浇灌果园去了。
聘相被拒,是意味深长的故事。
在动荡年代为官,命悬一线,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商鞅、白起、吴起、文种等人,都是各自君主的功臣良将,但最终皆被利欲所累,死无葬身之地。陈子仲妻,能洞悉世事,得以自保,实属女中智者。陈子仲追名逐利,误入歧途,在妻的劝告后幡然悔悟,亦可渐入佳境。
1964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
令人不可玩味的是让·保罗·萨特却拒绝领奖。为此,他发表了一份拒领诺贝尔奖的声明。此举令媒体一片哗然。他在声明中说:“我的拒绝并非是一个仓促的行动,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如1945年战争结束后,有人就提议给我颁发荣誉勋章,我拒绝了……”他列出了主观和客观上的许多理由,说明为何拒奖。他说:“这种态度来自我对作家的工作所持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
一个作家应该真诚地做人,用作品与读者沟通。让·保罗·萨特拒绝了二十五万克朗的奖金。这给那些沽名钓誉的作家上了一堂活龙活现的课。拒绝荣誉需要笃诚和忘我,非大胸襟大气度者难为也。
启功大师是雍正皇帝的第八代玄孙,北师大的资深教授。他的书法艺术、古汉语研究等为业界和百姓所景仰。
1994年,韩国总统金泳三来华访问,想见启功先生。外交部官员说,金泳三总统在文化界只想见启功一人,时间半小时,地点钓鱼台国宾馆。先生说:“金泳三总统要接见我,30分钟我出来,他又得忙别的,于礼节恐怕不妥,那倒不如不去,请医生开个假条转过去得了。”第二天,金泳三送给先生一个花篮,上面有个小条子:祝先生早日康复。金泳三总统欣赏启功大师的书法艺术。先生对身边的人严肃地说:“大夫无朝外王之礼,他是韩国大总统,没有召见我的资格;我是中国百姓,也没有朝拜他的理由。所以就不去了。”(见文晓方:《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
启功大师以百姓自居是出了名的。有人劝他写回忆录,他说:“惭愧!人不能总活在回忆中,应该活在没有负担,挥洒自如的平和境界里."这就是不写回忆录的答案。
聘为相国被拒,诺贝尔奖被拒,外国总统接见被拒,对此褒贬不一。总的来说,这是淡泊名利,远离诱惑平平淡淡做人的品格的升华。当然也与每个人独特的处世之道有关。有百姓心,做百姓事,过百姓的日子,得百姓的喜与乐。闲时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忙时亦洁身自重,施爱于人。拒绝荣誉是别样一种境界,令人深思,令人神往,令人节欲,令人敬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