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归来,梅香依旧

凯歌归来,梅香依旧

杖威杂文2026-01-04 12:52:08
一部电影、一份执着,一种坚守,这便是陈凯歌,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标志。08年底,沉寂了许久的他,携一部酝酿已久的电影《梅兰芳》强势归来,上演人生与戏剧的双重传奇。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像梅一样静静地盛开,带
一部电影、一份执着,一种坚守,这便是陈凯歌,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标志。08年底,沉寂了许久的他,携一部酝酿已久的电影《梅兰芳》强势归来,上演人生与戏剧的双重传奇。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像梅一样静静地盛开,带给08岁末中国影坛一份雅致蕴藉的别样芬芳。
整部电影,就像一条潺潺解冻的小河,情节的发展始终是一种波澜不惊的细雨涟漪,只在观众中的心底,留下一圈圈随情感弥漫而细细荡开的波纹,直至感彻心扉。“畹华,别怕”,只一句,梅孟的爱情便已永久,因为“你明了我的心”。“谁毁了他的这份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邱如白平静的语气里静静流露出的一句话,便注定了梅兰芳的一生将是一个人的战争。梅兰芳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的喧嚣,他只有独自作战,因为这份孤单,因为“梅兰芳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他是座儿的!”只是戏终了,大幕落下,梦醒了,繁华过后,只剩现实的清冷。
美国大剧院上经久不息的掌声,仿佛一个时代的绝唱,证明给世界看的是五千年中国的辉煌灿烂,一份五千年古国的倔强。可惜又有谁能懂?真正能懂他的人,不过二人——邱如白、孟小冬,可是伶人的命运始终无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一个真正怜惜他的人却又硬生生的驱走了真正爱他的人。梅的悲哀,有谁知晓?“纸枷锁”枷住的是一个戏子最虔诚的心灵,他无力挣脱。
中国的梅,只在最寒冷孤寂的冬天开放,纯净无瑕,不沾染半丝尘世的污浊,却有傲骨铮铮,最沉静的倔强,梅兰芳就是一种“最沉静的倔强”。他忘不了十三燕临终前的那份嘱托——“畹华啊,以后你大成了,名扬四海,你得大大方方地提拔提拔咱伶人的地位。爷爷争了一辈子的面子,没争着!……”梅兰芳做到了,蓄须明智只是一种方式,其实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他早已看透。一针伤寒,发烧的是身体,激动的是全身的热血,流露出来的却是淡淡的几句爷爷十三燕临终前的嘱托。
“也许你一直,其实都是个凡人!”梅病后,邱如白在梅病榻前用低沉颤抖的声音说出的这句话,或许才是梅兰芳这一生最好的注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艺术如何更新,不变的只有人生,只有人的生命,因为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有一次。往事如浮云飘散,生命最终可以抓住些什么,影片的最终以一场戏剧结束。或许生活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只是在演绎属于自己的戏剧。
静静看完整部影片,突然发现,有一种抗争在体内缓缓的生长。如果说,《霸王别姬》与《梅兰芳》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其实张国荣的程蝶衣就是把自己当女人,而黎明的梅兰芳从始至终就是一个男人!这就是最大的区别!这就是《梅兰芳》的成功,也是陈凯歌一直的坚守。既然经典已无可复制,超越便是一种煎熬,这一刻陈凯歌等待了近二十年。没有什么比实际行动更能证明一个导演的坚韧,陈凯歌的电影是最好的说明。换个角度说,其实《梅兰芳》讲述的又何尝不是在讲述陈凯歌的故事呢?
作为艺术与时代矛盾交汇集中的陈凯歌,在80年代他是第五代存在的时代标杆,90年代在商业化的娱乐浪潮中,他是第五代最后遗存消逝的注解。梳理他导演的作品,从最早的《黄土地》开始,到《孩子王》、《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再到惨遭失败的《无极》,陈凯歌其实一直都是在文化的中附中艰难行进,承担着第五代遗存的守望者角色,却眼巴巴看着同仁卷入市场翻云覆雨的时代沉浮,荣耀者如张艺谋,失败者则已杳无踪迹。陈凯歌坚守的二十年,难道不就是梅兰芳浮浮沉沉的戏剧一生?莫如说,《梅兰芳》是陈凯歌用电影为自己撰写的一部精彩的人生回忆录。
2008年底,陈凯歌以一部《梅兰芳》带给了我们惊喜,也让我们重新看到了这个坚守的导演,看到了为艺术而坚持的精神。“凯歌归来,梅香依旧”,或许这就是对《梅兰芳》最好的注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