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读书,读书为了做人

再谈读书,读书为了做人

才良杂文2025-11-09 09:35:25
为什么要读书?答案有很多。最初的一点是多认点字,多长点知识,可成为有学问的人。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我在前一篇说过,我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受孔孟之道影响不深。受其影
为什么要读书?答案有很多。最初的一点是多认点字,多长点知识,可成为有学问的人。
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我在前一篇说过,我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受孔孟之道影响不深。受其影响较深的一句话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到底从哪儿来的,是否是孔孟之流说的,我都不知道,但我把它放到孔孟之道里了,不知道是否恰当。即使不是属于孔孟之道也无关紧要了,因为后来已把它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接班人。”所以,读书吃苦等等都是为了接班,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不过,仔细想想,肯定属于孔孟之道。因为,孔子讲过:“学而优则仕。”
在大学期间一直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内读的最多的书是毛选。为了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修养,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所以要多看毛选。不过实际上,通读毛选的人也不是太多,我也没有通读,而是有选择地读了一点,有针对性地读了一点。所以说是“有选择”和“有针对性”也就是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需要的读一点,不需要的也是一一跳过。有好多他老人家的著作是有历史环境的,我说过,我不喜欢历史,即使近代史、党史我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所以要搞清楚毛老人家写作动机和目的不知道历史是不行的。所以还是走捷径,断章取义地选择一两篇或几句话,只要对自己写心得,对自己做人有好处、有用的就看就读。还有那时的报纸杂志电台里,到处都有他的文章、他的话,听就可以了,不用去翻阅他老人家的书。
毛主席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老人家把“德”放在第一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很有必要。假如,你智力再好,身体再棒,却无德或德不好,国家培养你有何用?现在那么多贪官污吏,国家对他们没有少培养,没有少花钱,可就是缺德,走上犯罪自绝于人民的路。(请注意,“自绝于人民”这种话,现在很少看到了。)
所以读书学做人,先要做一个有“德”的人,做一个好人。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虽然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标准可能不一样。
我这代人的起码标准是:学习成绩要好,不打人不骂人,对人要有礼貌,团结同学和周围的人。要爱护公共财物,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随地吐痰。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孩提时间,做个好孩子、乖孩子;成年后做个诚实的人、老实人、遵纪守法的人。
读书,读到对自己有利的,有好处的句子,会记得很牢。别的,看过就忘。
“今日事今日毕”是我初一初二班主任俞佐运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这话出于那本书,或者哪位名人之口,也是不得而知。我想,通过老师之口,我们听到了,也就是和自己读书读到的一样。这句话我记得很牢,就像我记得我班主任一样清楚。
在这句话的督促下,我那时候基本上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最起码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过现在不行了,老了,有的事能拖就尽量拖。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最初出于哪,我也不知道,我是通过毛主席的文章里学到的。那是他对敌人的战略战术。所以,把这句话用到人与人之间的处理,也是合理的。对第一次接触的人,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我基本上是这样处理的。有不同之处就是不是每次“必犯人”。有时,不值得犯的人,还不如“惹不起,躲得起”,远离是非,远离是非之人。
但对那些小人,应该完全用上这句话。当他惹你时,就得反击。当然又涉及到另一句话:“有理、有利、有节”,这是在反击中应当掌握的分寸,这样可不做无谓的牺牲。无理取闹是无德的一种体现,所以是不能干的。
我就对过这样一个“小人”(我和我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还是我的“直接领导”。由于对某一笔资金,没有给他送礼行贿(本人不善于此道),就污蔑我贪污。当着我们一把手之面对我拍桌子瞪眼睛,大喊大叫,欲把我置于死地。我那时却很冷静,以不说话对付他的吼叫,就像金庸小说里的“以静制动”。等他吼叫完了,我从布袋里把资金运用账目拿出来给了一把手,一把手看不出哪里有问题,平息了这场风波。
但我还是斗不过他,他地位比我高啊。所以他一脚把我踢出了我原来管理的那个处室、他“分管领导”的处室,到一个当时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行业管理办公室”任处长。谁知道,时过境迁,“行业管理办公室”由于是公务员编制,却变成了“香饽饽”,后来好多人想削尖脑袋往里钻。在机构改革人员要退休或下放时,能按公务员退休。而退休公务员是可以跟着现职公务员涨工资的,我的退休工资也是退休后的五六年中实现翻番的。坏事变成了好事,同事们都说我“好人有好报”。而那个被他提起来顶替我的“死党”,后来到了一企业做一个无实权的“三陪”副厂长,企业倒闭后,按企业待遇退休,拿可怜的一点退休费。到现在还在“上访”,要求以公务员的身份退休。那位小人“领导”后来虽然年薪拿不少(好几十万),住的房子也比我大得多。可是她老婆跳海自杀,老婆前夫所生孩子纷纷分“遗产”,闹得“不亦乐乎”。
斗,是没有办法才斗。的确要忍无可忍才斗。不是吹牛,我在局里,每一年的无记名民意测验中,我几乎是年年前十名。这正因为是我掌握了做人的原则,和绝大多数同事相处是很好的。当然,我离真正有德的人,还离得很远,这不是谦虚,是实话。
记得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常说:“一代不如一代。”在我心目中也是这么想的,总觉得自己不如上一代人,不如自己的老师,不如自己的师傅。我清楚地记得,初二上平面几何课时,几何老师常常指着答不出提问的我们说:“你们是牛啊!”。那时的“牛”和现在的牛不一样,现在的牛很“牛”,我们那时的牛,都是笨牛。也记得高中三角老师说他那时上我们二中的前身“辅仁中学”时的“宝塔形”结构,就是现在说的“象牙塔”。对我们那时留级的已很少,成绩不好的也能毕业有微词。说辅仁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只有三人,其中一人毕业了又由于太劳累去世了。两人直接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我们也很“自惭形秽”,觉得离真正的高中毕业生差远了。
现在,上大学的那么多。我大学母校原校址,现在早已成为研究生基地,也已快住不下了。大本生到了江北,在那里我母校占了一个山坡,据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