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别跑

范跑跑别跑

凉瓦瓦杂文2025-10-20 04:24:41
姓范的很幸运,因为他活下来了。姓范也很可怜,因为他当时是丢下学生第一个跑出来的。我们的国人正因为姓范的幸运与可怜对其攻讦谩骂。这样的骂声只能说明国人的人生价值观不成熟以及国人的生活很不和谐。汶川地震是
姓范的很幸运,因为他活下来了。姓范也很可怜,因为他当时是丢下学生第一个跑出来的。我们的国人正因为姓范的幸运与可怜对其攻讦谩骂。这样的骂声只能说明国人的人生价值观不成熟以及国人的生活很不和谐。
汶川地震是一次国殇,在这一次国殇中,一些人前赴后继,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救灾一线,而另一些人则坐在家里动辄就弄点墨水在姓范的脸上信笔涂鸦。涂的人越多,姓范的脸就越不像人脸,像什么脸,像圣人的脸。圣人的脸什么样,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信大家都没见过。老子的脸或许是圣人的脸,可我们都没机会亲眼目睹。当然,这一点,涂鸦者大概尚未意识到。
归根结底,所有攻击姓范的人都觉得姓范的做了一件很可耻的事情,那就是“逃”。这一群人习惯把它说成是“逃跑”,否则“范跑跑”就没有由来了。不过,个人认为称之为“逃生”更贴切。在人遭遇危险时,会本能地做出判断自己是否能够逃脱。如果不能,本能自然驱使人“逃生”。如果能的话,人的意识才起作用,才能做除了“逃生”以外的其它事情。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地震中最先存活下来的人都是“逃”出来的。姓范的只是胆比常人小了一些,他不是地震测试仪,不知道地震有多少级持续时间多长。当发生地震时,他只会以最坏的打算应对,所以先“逃”了。其实“逃”并不可耻,只是在那种环境中对于“生”的追求。追求不好吗?追求很好。求生不好吗?求生也很好。不追究其行为意义,那只是生命本能。既是生命的本能就无所谓对与错。逃是当时最本能也最切合实际问题的条件反射。
姓范的错在哪?攻击姓范的其实就是攻击老师。换句话说,这次地震中所有在学生前先行逃出来的老师就是另一个姓范的。在他们眼里,老师在那时有绝对责任将学生先行逃出来。否则,他姓范的枉为老师,缺少最基本的职责。
其实老师只是一种职业。它是某一群人获得生活来源的一种手段。除了具有其它职业也应具有的社会义务与公共职责之外,并无特别。中国人选择自己的职业自由度很小,有机会选择的人在选择时考虑的不是其社会意义与价值,而是它相对于个人而言的经济利益。既然,中国的大体如此,何需强人所难。攻击姓范的那群人自然是加深了教师的定义。教师有义务救学生,但不是舍己救人。但是国人希望教师能够舍己救人,能够牺牲。
这是整个国人的思想写照。无意识地加深教师的定义,让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很大程度上充当圣人的角色。然而,教师只是一种平常的职业,为师者也只是平常人。所谓为师者平时都以身作则,什么都得先行,可在“逃命”中不能以身作则,否则就是这位老师的可耻之举。也就是说,为师者在学生面前得放弃诸多好的,却要包揽所有不利的。这是国人的认知。事实是,为师者不是为人父母,没有那么浓的父性与母性,有的只是一个平常老师对于平常学生的平常。逆转视角来说,学生和学生家长又是怎么看待老师的?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黑狗,白狼,眼镜蛇”。“眼镜蛇”指的就是老师。在这样的评论下,作为“眼镜蛇”的老师还能做什么,做了又怎样!
任何一个人都有功利心,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姓范的如此,姓张的,姓王的……皆如此。按照中国目前的价值趋向试想,姓范的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一个月领着一两千元的工资养家糊口,而国人的要求是他在发生大地震时却要舍己救人。那么,那些收入高些的,社会地位高些的,思想觉悟高些的人应该干什么。他们又在哪里?从常人的角度理解,一个人的收入得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持平。在发生地震的当时,除了范老师之外其它的人在干什么?可以肯定地回答除了“逃生”什么也没干。“逃生”既是群体的本能行为,又何必苛刻地攻击一名普通的老师。
换句话说,姓范的最先跑出来,就跟某单位领导最先跑出来一样。想想,你们单位的领导在发生地震时会怎么做。这就如同夜深人静时,你在巷道里看到邻居家的小孩被绑匪劫持。你很心疼小孩。可绑匪要求,如果你想救小孩,你就和小孩对换,小孩回家,而你被劫持。你会怎么做呢!
舍己救人这样的口号不是针对教师这一种职业喊出来的。我在想,这些攻击姓范的人是不是想过如果当时他们身处范老师的位置,他们会怎么做?舍己救人?在那一个陷在地震中的地方,四面楚歌下,他们会怎么做?应该说,当事者在面对每一次地震时都深深地恐惧,担心每一次都是致命的。难道,当他们觉得自己如果不“逃”就会埋在地下时,他们还会奋然地回头,站在“逃生”队伍的最后喊一句:大家快跑呀?不知谁会选择“是”这样的回答,如果你可以大声地选择“是”,我要告诉你,你要么是全世界最最无耻的人,要么是全世界最最伟大的人。如果你小声地说“是”,说明你虚伪。如果你说“不”,那么你和姓范的一样是个诚实的人。诚实好,小学时老师就说人要诚实。姓范的诚实,可结果没受到表扬反挨了骂。
国人希望姓范的能够超越常人。但姓范的没做到,随之而来的攻击自然不能消停。毕竟骂人谁都会,挨骂谁都不愿意。姓范的面对谩骂,他没沉默。他反击了。他的反击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当时他的良知战胜本能的话,理性还是会驱使他最先逃出来。为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可以做一个假想。假设那一次余震很严重,姓范的在这一次余震中舍己救人,牺牲了。之后的问题谁来解决?对于范家如果断了经济来源,试问,他的家人怎么办?政府来养?还是那些被他救出的孩子们的父母来养?谁愿意?谁来尽心尽力?再尽心尽力能跟姓范的比?老婆会不会改嫁,孩子会不会被同学笑话成没爸爸的孩子,父母在丧子的痛苦中能支撑多久?这些问题谁思考过?这些问题对于攻击姓范的人和那些毫不相干的国人而言不算个事。但对于姓范的而言是个头等大事。总不至于,让舍己救人的烈士原本安详的家一下子瘫痪下来。如果死去的烈士都知道自己的后事如此,有几人愿意当烈士?对于失去亲人的家庭,安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尤其是流于形式的安抚。弄几个当官的,带些牛奶方便面还有几百块钱,再找个电视台记者去安抚一下就行了?试问这究竟是为谁服务?为人民烈士,还是为那些当官的搞政绩?而对于乡里邻里的救助,姓范的一家人还得千恩万谢,感激涕淋,还要对着电视台的摄像头说一句“感谢党,感谢人民”?值得吗?对于姓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