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生活现状

农村老人生活现状

轻利杂文2026-01-15 11:38:00
我们的父辈,曾见证了新中国是如何推翻了万恶的旧社会,也经历了十年浩劫,啃过树皮,吃过草根,用观音泥填过肚子。他们用曾经厚重的肩膀载动了历史的进程,如今一路风尘,一路艰辛的走来,跨过了新千年,大多已年过
我们的父辈,曾见证了新中国是如何推翻了万恶的旧社会,也经历了十年浩劫,啃过树皮,吃过草根,用观音泥填过肚子。他们用曾经厚重的肩膀载动了历史的进程,如今一路风尘,一路艰辛的走来,跨过了新千年,大多已年过花甲。在全民大话小康的当今,人们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可在僻远的农村,当年历史的功臣们过得怎样了呢?
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前的黑土地再也留不住大山里年轻的农民,于是大批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种地”依然是主要的生活来源
由于老人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他们是没有退休年龄的。曾饱受饥饿折磨的老人们哪忍心让良田荒芜,于是子孙们废弃的田地又拾掇起来,他们总是早出晚归,辛勤的挥洒汗水,精心侍候那几亩薄田,养两头肥猪,这就是他们一年的指望。每每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把年龄了还这么劳累,他们总会笑笑说“习惯了,庄稼人闲不住。再说不做吃啥子钱哪来?这比以前好过多了,以前想种地都没得种。现在好了,政府不但把地划给我们,还不让我们交公粮。我们现在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没啥压力了。”问他们为什么不和子女一起生活,他们则会说“儿女也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给他们守住家,照顾到孙子,他们在外才没有后顾之忧,回来也有个落脚处。”多么厚道的老人!在我看来,年过花甲依然顶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劳作,该是多让人痛心的事,可老人们却过得那么坦然。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人们早就习惯一事当前,把投入与产出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老人们为了减轻子女和社会的负担,无私的奉献了大半生,无怨无悔, 还以一颗感恩的心对社会对政府。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足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满腹经纶的人汗颜。
二看病难
农村老人苦点累点他们都豪无怨言,最怕的就是生病。一年卖两头肥猪是他们主要的收入,进一次医院恐怕就要耗费掉一头肥猪的钱,那才叫他们心疼。于是小病小痛就拖,能忍则忍。实在拖不得了,他们就去乡村医生那里抓点药。要是谁家的子女让老人去医院看病花掉上千的钱,这一定会让其他老人羡幕他命好,子女有钱有孝心。如果老人得了重病,绝大部分老人都会选择放弃治疗。他们心痛子女们离乡背井,肩担背磨才挣来的几个辛苦钱,体谅子女的难处。
农村老人享受的福利实在太少,没有养老金,也没有医保,更没有什么机构每年给他们做做体检,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养老只能依附于子女。可农村子女上有老下有小,在外挣钱也不容易,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病就这样被耽误了。
三文化生活贫乏
由于老人们多不识字,无法看书看报,电视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尤其是空巢老人,电视就是他们的生活伴侣。赶集是老人们乐此不彼的事,只有在赶集天才会感觉到热闹,累了几天也出来放松放松,和熟人聊聊,再看看街上花里胡哨的东西。要是遇到节日哪里搞活动,老人们定会大老远跑去看稀奇。可更多的时候,老人们只能守着老屋,伴着黑夜,过着清贫清净但并不清闲的日子。在经济腾飞的今天,还有一些老人一辈子没走出过他们的乡镇,没坐过汽车,没见过火车,坐飞机是他们根本就不敢有的奢望。
四居住条件差
老人们多半是住以前的老屋,一到冬天四面通风,无法御寒。遇到下雨天,总会出动家里的盆盆碗碗接雨。夏天最烦人,蚊虫嗡嗡叫着肆意横飞,上厕所得拿着扇子赶蚊子,否则几分钟会让你的屁股长满疙瘩。没有空调,实在太热了,老人们只能在院坝里吹吹凉风露宿一晚。遇到干旱,他们还得半夜起来去唯一能出水的井里抢水喝……
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早已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大幅度改善。政府积极出台各种惠民政策,如帮助农民找水源,解决喝水问题,办讲座科技支农等,尤其是政府免征农民各种税收和公粮,彻底废除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民纳税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厚泽民生的伟大举措,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体恤。如果我们的政府能逐步完善农村的福利制度,多设几个敬老院,同时降低入院门坎,增设农村医保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增强乡镇医院人力物力投资管理力度。加大对农村集约化建设,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农民在家乡创业,改变农村原始的自给自足农耕状态。那我们的农村,我们的老人,定会生活得更有风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