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工作时间制究竟惠及了谁
浙江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姒健敏今年三月提出建议:随着劳动效率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实行了48年的八小时工作制应按工种实行“分时段、全国统一的六小时工作制”。姒副校长提议,应通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按大的工
浙江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姒健敏今年三月提出建议:随着劳动效率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实行了48年的八小时工作制应按工种实行“分时段、全国统一的六小时工作制”。姒副校长提议,应通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按大的工作种类、工作性质和内容、工作需要,提出每天六小时工作的具体建议方案。姒健敏认为:实施六小时工作制后,工作可以实施轮班倒,比如工厂可以雇佣两批工人,甚至三批四批,在同一天轮换,不仅提了30%的就业机会,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从网上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五万人当中,超过7成的网友认为,实施六小时工作制“对个人健康、企业发展、城市交通都有好处。”
粗粗看来我们这位姒副校长的六小时工作制提议还蛮深得人心。但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劳动保护法实施尚存阻力、且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就业供求矛盾造成劳动者处于劣势和被动,不少外资、独资和私营企业盛行着加班文化,劳动者连基本的双休日都难以保证的提前下,再奢谈六小时工作制,无异于建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郑丽勇说:“六小时工作制?这个提议非常不负责任。这样实施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比人民币升值还要严重。”站在企业的角度,郑丽勇认为:新劳动法的出台已经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如果再把八小时工作制改为六小时就会殃及国民经济,导致企业劳动成本增加和导致国家竞争力下降。不少企业家也纷纷发表看法:在中国目前劳动力总量很大,而就业岗位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再提倡六小时工作制,其结果是让更多的人面临就业压力。而身为长沙一家广告公司文员的符先生则认为:“六小时工作制听起来蛮动听,但实际呢?我们现在连八小时工作制都无法实行,整天加班,每周能保证一天的休息算不错了。我的不少同学,他们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或是电信、移动这些单位,到点就可以下班,而且真正享受着双休日和公休假,而我们这里是定量任务,你在正常的上班时间根本无法干完,只好逼着自己‘自愿加班’,虽然我们也知道新的劳动法,但是现实中的饭碗总比一纸法律条文更重要。”
我国自推行双休日以来,似乎感觉到社会在朝前迈进,人们的休闲、业余文化生活时间增加了,但是,真正受益的大多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企、垄断行业从业人员,而大部分在不规范的私有企业的员工是无法享用这一福泽。特别是那些无任何保障的农民工兄弟和广大个体经营户。开了一家个体服装摊位的孙女士对笔者说:“我开店近十年了,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二天在工作着,看着人家逢节、假日休息我们心里满是羡慕,我们每天的摊位费和工商、税收都照交不误,而十年来总共才休息过三十来天,而且还都是过年那几天,其实我们每年没少向国家上交税收,但是我们又享受过什么权益与福利?”从遥远农村赶往城市做短工的农民工崔先生说:“我们是做一天才有一天钱的农民务工人员,靠的是自己每天找事做,偶尔也被某工地老板叫去做下建筑工,但我们哪有什么福利享受,往往是做一天就有一天钱,没做就没有钱;我们也羡慕当官的,除了拿着国家的俸禄,还享受着各种福利,而我们只能赁借着硬朗的身体做些别人不肯做的苦力来糊口。”
姒副校长提出“六小时工作制”建议一出炉就受“赞扬”,而讨论时却倍受棒击,其实不难看出,表面上看这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我国就业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几乎没法实施。缩短工作时间制实质还是让一部分人受益,更多的是无限量地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造成更大的贫富差距。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财富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情况下,试图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低工时、高福利”的劳动模式,显然是空谈。缩短工作时间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就业矛盾,反而造成一部分人享受更多公众福利,而低层次的工人、农民工和个体户的基本劳动、休息权益并没有真正得到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日常生活中不能傻吃、贪吃
下一篇:懒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