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智慧与谋略
近日读书,有几个小故事让我掩卷深思,在惊叹中国人的智慧与谋略的同时,又感到一阵阵的毛骨悚然,不由自主地打起寒噤。故事一:2012年5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讲了一句语惊四座的
近日读书,有几个小故事让我掩卷深思,在惊叹中国人的智慧与谋略的同时,又感到一阵阵的毛骨悚然,不由自主地打起寒噤。故事一:
2012年5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讲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语:“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钱教授举了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一次讲课,一个男学生坐在了第一排距离钱理群最近的位置。这个学生在每个节点都能及时做出反应,恰合老师心意,课后他像很多人一样上前与钱教授攀谈。这名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恭维”的赞誉之后,随即列举了老师讲课好在何处,而且都说在点子上。这给钱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每次都是这样,钱教授对这个学生的好感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该学生对钱理群说:“钱先生,我想到美国去,您能帮忙推荐吗?”
钱教授欣然同意,给他写了推荐信,让他如愿以偿。之后,这个学生再也不见了踪影……这就是鲁迅所讲的“精神资本家”。他的称赞、微笑、反应……这些都是有目的的,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所做的一切,包括微笑都是要有回报的。在钱理群看来,这样的人由于办事高效率,极容易被市场承认;同时,做事不露痕迹,也极容易成为接班人。如果他们掌握了权力,危害性大于现在的贪官。
那么,这种精于算计的智慧谋略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请继续阅读下面的故事。
故事二:
《战国策》卷八和《史记》卷四十六里都记载了邹忌如何除去政敌大将田忌的故事。邹、田之不和当时尽人皆知,于是给了一个叫公孙闬的小臣展示谋略的绝佳机会。公孙闬向邹忌献计说:应该建议国王派田忌去打魏国,如果胜了,是出谋划策有功;如果败了,田忌就算没给魏国人打死,也会因为军事上的失利而获罪,恐怕还是难逃一死。邹忌觉得这计策不错,有赚无赔,就依言行事。不料田忌三战三胜,立了大功,遂使“出谋划策”者大为失色。公孙闬一计不成、还生二计,指使心腹人拿了许多钱,冒充田忌的属下到市集上去问卜,说:“我们田将军打魏国,三战三胜,声震天下,要是趁此时机推翻齐王自立,未知是吉是凶?”
这话传开来,田忌百口莫辩,只好走为上计,叛逃到楚国去了。
故事三: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上有这么个小故事,说淮镇东献县东边五十五里的槐家镇上有户马姓人家,园林雅致,台榭琳琅,称得上是豪宅了。忽然有一阵,家里经常发生各式各样的怪事。夜半院落里不时传来抛掷砖瓦的声响,有时候还可以清楚地听见啾啾鬼鸣,要不,就是在人迹较少的房舍里突然烧起一把无名火,搅扰了一年多,马家终于受不了,另外买房子搬家。嗣后承租这房子的住户也一样不得安宁,通常待不了多久,便给鬼祟吓跑了。从此,这宅邸就荒废了,落得个贱价求售而仍然卖不出去的局面。有个老儒生不信邪,非常便宜地把宅子买了下来,挑选吉日迁入,居然平安无事。人们都称道这老儒生学问道德高尚,能镇妖伏魔,毕竟还是念过诸子百家书的人有福泽。后来有一天,邻居们看见有个在乡里间素行不良的流氓来了,登门同那老儒生吵闹不休,言语间似是分赃不均之故。这一闹,镇上的人才明白:当初马家闹鬼祟,都是老儒生串通这个流氓干的。分赃不均导致阴谋露馅,还好没有让人脑袋搬家。
故事四:
《世说新语?假谲》里的故事说的通通都是谋略智慧,有三则都跟曹操有关。包括“望梅止渴”、“梦中杀人”这两个一般人熟悉的掌故,还有一个不适合放在中小学课本里的段子——曹操常说如果有人要加害于他,他是感应得出来的,一旦感应到了,就会心跳加剧,谓之“心动”。之后便私下跟他所亲近的仆从说:“汝怀刀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
那仆从不知道这是曹操设计来“以儆效尤”的,果真奉命怀刀而来,以致枉送了一条性命。由此可见,善用谋略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择手段和轻贱生命。
至于现代的领袖人物善用谋略而拒绝法治的故事,莫不脱胎于古人的谋略智慧。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我就不多说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