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梦想

激情与梦想

赝碱杂文2025-09-11 06:24:55
看到这本书,就被封面深深地吸引——湛蓝的天空下,洁白而险峻的雪山巍然屹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千年的神话;天地之间飘着的那团触手可及的洁白云彩,像藏家人献给尊贵客人的哈达;苍茫空旷的原野边,一泓湖水清澈透
看到这本书,就被封面深深地吸引——湛蓝的天空下,洁白而险峻的雪山巍然屹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千年的神话;天地之间飘着的那团触手可及的洁白云彩,像藏家人献给尊贵客人的哈达;苍茫空旷的原野边,一泓湖水清澈透明,纯净得如藏家人朝圣时虔诚的心;紧靠边缘一个朝着湖边走来的遥远身影,恍若来自天际的红色精灵……
这是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写的。记录了作者同丈夫及朋友自驾车游西藏、青海、梅里雪山等地的风土人情,一路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这些地方在我的心里是神圣而美丽的,也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就一直向往的。但游记的体裁我不是很喜欢,自己也不擅长写,所以翻了两页就放下了。之后,封面上的“冈仁波齐”、“轮回”、“灵”这些字眼,就像飞翔在青藏高原上空那雄劲的苍鹰,不停的在我脑海里盘旋,仿佛冥冥之中有种声音在向我召唤。后来才知道,那是神佛的召唤。
第二天,我借来了那本书。随手翻看目录时,眼球被一行字定住——“己衣大裂谷”二日。这是我家乡近年来开发的一处风景名胜,早已有所耳闻,只是还未曾去过。出于乡情的原因,我先看了这一章。看完后,我感动了,不是被风景,而是作者——在穿越峡谷时,因为踩翻了谷底的鹅卵石致膝部受伤,但她依然迈着流血的双腿艰难的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在痛苦中依然没有忘记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因为极度的疼痛和疲劳使她体力不支而掉队时,毅然拒绝了向导伸出的援助之手,原因是她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生活在当今的都市女性,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品质?
看完这章后,我开始从头认真品读,逐字逐句。作者用敏锐的眼光,诗歌一般的描述,从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角度,将古老而神秘的西藏鲜活而生动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当看到作者一次次泪流满面时,我的泪也不禁潸潸而下。正如作者所言,“真不知是喜极而泣,还是悲从中来。”这一次打动我的,除了大美风景,还是作者本人。
出于对佛的敬仰,到达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冈仁波齐后,作者选择了同当地藏民一样的习俗,用了两天的时间徒步从外围转山。在极度缺氧的情况下(没背氧气袋),行走了几乎没有一段坦途的54公里山路。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50多岁女性,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跋涉之后,达到了她人生的最高点——5723米。而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最高点在哪里。
到达阿里后,她生了一个星期的病。当她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站在寄宿藏民家的栅栏边,用模糊的泪眼看着骑在马上准备到需要两天才能往返的地方去买汽油和轮胎的丈夫和藏家老阿爸,一直看到他们纵马驰骋的身影消失在大漠飞沙中时,我看到的仿佛是作者一直引以为榜样的西欧电影中一个勇敢而多情的美丽女人。
当抛锚的汽车修好后,她被带到当地卫生所治疗。第二天,她坚决要求丈夫与同行的伙伴继续到原计划中的风景区观光(因时间关系,各处景点不能重复)而独自一人去输液,没有因为自己而影响到团队的行程。而她,也在当天下午输完液后,因为等不及丈夫来接她,租用了旅店老板的摩托,于黄昏时分赶到了向往已久的圣湖边,没有因为不轻的疾病让自己的旅程留下遗憾。这种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而表现出来的执着和坚韧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不已。当她为当地藏民们对佛的虔诚和坚贞而感动之至时生出的一种只能望其项背而汗颜时,我对作者也从心底里生出了这样一种感觉!
从这本书里,我还找到了一直以来在思索的关于佛的答案——作者在梅里的永宗村悟到:在“享乐至上”的尘世中,倘若抛去“成佛”的迷信成分,能继承执着的“苦修”精神,从而在深刻的孤独中抛弃浅薄,在坚定的孤独中拒绝平庸,在宁静的孤独中剔除浮躁,在慎重的孤独中把握情感,而成大慈大悲大能之人,该有多好!
是的,倘若人人都能用佛家执着的“苦修”精神来做事,用佛家倡导的“真、善、忍”理念来做人,那人类社会该是如何的和谐与美好啊!
这本书像熊熊燃烧的火把,将我的激情与梦想点燃。有朝一日,我可能会朝着作者的足迹,去采摘她挥撒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那些精神与思想,来锻造自己世俗的灵魂,并让自己也在纯洁的圣湖边静成一个通体透明的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