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宿禾木村
没想到今年8月新疆喀纳斯旅游如此火爆,每天游客达5000人,景区开房价600元还住不上。导游便劝我们,“还不如去禾木,那是图瓦人的居住地,纯原始生态,被誉为神的自留地。如果愿意60元门票旅行社掏。”于
没想到今年8月新疆喀纳斯旅游如此火爆,每天游客达5000人,景区开房价600元还住不上。导游便劝我们,“还不如去禾木,那是图瓦人的居住地,纯原始生态,被誉为神的自留地。如果愿意60元门票旅行社掏。”于是我们决定去禾木。禾木距喀纳斯60公里。下午6点大巴在陡峭的山崖间缓缓盘旋,车窗外是山涧深谷,谷底激流飞溅。新修建的公路路面狭窄且弯急坡陡,遇到会车,车轮几乎压着路沿,吓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为确保人身安全,我们果断采取措施,要求司机凡大车相会,游客全部下车。险境让人紧张,美景却增加了兴致。雄伟的阿尔泰山起伏叠嶂,远处雪峰巍峨银光闪烁,近处原始森林扑面而来,林间分布着一片片高山草甸,不知名的植物探出斑斓的花朵,像黄绿色的毡毯铺在海拔2000米的山坡上。天空明亮澄净,造物主把蓝白色彩发挥到极至,雄鹰在天空翱翔,急流在峡谷中翻卷着雪白的浪花,声响在山谷中回荡。
八点钟汽车爬上一个山坡,远远望去,山脚下便是禾木村。茂密的白桦林中高低交错的木屋牛栏和零星的毡房,一条小溪从村旁流过,禾木村落越发显得神秘和宁静。这是中国版图上最西北的一个乡村,隶属布尔津县,2000多人口基本都是图瓦族,以游牧狩猎为生。我们在一处客栈住下,一间木屋摆两张床240元,床铺很干净,虽无电视电话,却有带电淋浴器的简易卫生间。吃完晚饭,天空依然明亮,两个小伙子牵着几匹马走过来,介绍山上的风景。说骑马上山能看到喀纳斯黑湖,一小时收30元。同行的几个年青人随即上马一溜烟跑了。我穿上外套和几个同伴悠闲地在村里散步。清凉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牛粪的气味,清一色的木屋用圆木垛墙,木板作瓦,与周围的白桦林相衬托,是那么自然协调。使我想起了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银幕画面和禾木村竟如此相象。
已是晚上九点,禾木村仍是一幅傍晚景色。炊烟从木屋上次第升起,牧人回家了。踏碎的马蹄声,牛羊“哞哞”的叫声,人们的吆喝声,听起来是那么舒心悦耳。这时一个小姑娘从毡房里走出来,见到几个陌生人,脸上露出了羞涩。我问她“几岁了?”“13岁”。“上学了吗?”“上六年级”。“学校离这里远吗?”她用手指了指前面飘着国旗的两排木屋说,“就在那儿,禾木只有小学,中学要到布尔津或阿勒泰去上。”我问她准备上中学吗?她说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回家放羊。看着她天真的笑容,我想起了那段古老的对话,“放羊干啥?攒钱盖房。盖房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小姑娘讲的是实话,图瓦人以游牧为生,不放羊干啥去?这大山深处能有所小学校就很不错了,据说禾木村近几年走出去三个大学生,毕业后又都回来报效家乡。扯不断的民族情结让人好感动。图瓦人真的需要他们,需要知识和文化。
我们来到一处空旷的牛栏旁和一位武警战士聊了起来。他说这是武警边防派出所的马厩,他们白天骑马上山巡逻,傍晚将马匹交给图瓦人放到山上吃夜草。小战士姓谭,河北唐山人,在此地当兵两年多,下月就要复员了。他告诉我们,“这里已是边境,往北翻过山就是俄罗斯。禾木的六月是春天,七月是夏天,八月是秋天,十月底就大雪封山直至来年四月,冰雪有一尺多厚,最冷零下四十度。为了开发旅游,阿勒泰市刚修了禾木公路。最令人高兴的是有手机信号了,能和家人发短信啦!”他说:“禾木人很友善,这里夜不闭户。”400年前图瓦人的祖先迁到偏远的喀纳斯湖畔就是想求得与世无争。图瓦人不善经营,他们建的这些客栈都租给给了外地人。最近听说市里要拆除客栈统一建度假村。听到这里我又添了一份担心,千万别破坏了禾木的古朴风貌啊。
天黑了,山风吹来冷飕飕的,空气潮湿阴冷。小谭说:“回去吧,山里气候多变,看样子要变天。”回到客栈,躺在床上心里念叨着,千万别下雨,万一闹出点塌方什么的,明天的山路就更险了。
2006年11月3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