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冈更社,为你自豪为你悲
初次见到你的名字,是看到韦忠华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标题《巍巍巴冈山》;开始向往你,是黄大族老师介绍你的身世之后;第一次走进你,是和12位语文同事在一个深秋晴朗的日子;比较清晰的认识你,是从你那回来,又到网
初次见到你的名字,是看到韦忠华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标题《巍巍巴冈山》;开始向往你,是黄大族老师介绍你的身世之后;第一次走进你,是和12位语文同事在一个深秋晴朗的日子;比较清晰的认识你,是从你那回来,又到网上查一些有关你的资料以后的事。巴冈更社,凤山当地壮语这么称呼你。汉语意思为:“巴”是最顶;“冈”是山岗;“更”是上面;“社”是营寨。“巴冈更社”就是山岗顶上的营寨。你地处凤山东风岭山脉南端的最高峰,海拔1196。4米,位于老里、百乐、郎里村的交界处,距凤城7公里(直线距离)。你是广西迄今保存的一个颇为完整的宋代营寨,面积约二三十亩,由一道高约三米、宽约一米、长三四千米的土石结构营墙蜿蜒环卫着,那营墙俨然一道“小长城”。
那是十月中旬一个“秋日胜春朝”的好日子,我们早上九点多钟从百乐向你挺进。趟小溪,爬山坡,穿油茶林,折荆棘,我们兴致勃勃,尽管身上渗出不少汗水,但我们是在“天然氧吧”中欣然前行,不但不觉得累,反而载笑载言,以致歌声相随。沿着沟谷蜿蜒而上,深一脚浅一脚,我们绕过山路十八弯,一个小时后到达你的山脚。在山脚仰望你,我头上的草帽几乎掉下,照像机必须接近九十度角才能拍到你巍峨的容颜。此时对你的印象,涌向脑海的是诸如“悬崖峭壁”“危乎高哉”“天然屏障”等之类的形容词,真心佩服韦忠华老师用“巍巍”作“巴冈山”定语之精当。向导语言的不断地“诱惑”,使我们每个人都想早些撩开你神秘的面纱,一睹你传奇的尊容。稍作小憩,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寻路上山。自古华山还有一条路,而我们想走进你,连一条路都找不着。只是瞧准那个唯一可以进出的关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到过这关卡的人自然都会想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一兵家用语,后来人们直接把这个卡呼做此名),沿着牛走的小道,我们披荆斩棘,携带满身的汗水,最终冲卡过关。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好奇心,我们马不停蹄,爬上左边的最高峰——“寡妇坡”,很轻易的就找到了当年寡妇居住的旧址,看到了她挂白床单给宋军打暗号的地方。大家一阵“女人是祸水”的嘘吁之后,继续往右边走,翻一座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已投入了你的怀抱。
站在山坳,放眼望去,你并非想像中的一马平川,而只是一片二三十亩宽、倾斜在60度以上的开阔地,从东折向西北,中间一条沟壑把你分作东西两半。有人把你形容为“扁马蹄形”,有人把你比作“一张斜依的大弓”和“一个弧形状的巨型舞台”,都十分恰当。此时,眼前的你,荒山漫野,篙茅丛生,树木参差,什么战场、营寨湮灭其中,销声匿迹。你的四周,轮廓分明,那八九十度陡的悬崖,那几十、几百米高不等的峭壁,清晰可见。用“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诗句)来形容你的险峻一点也不为过。关于你的巍峨竣险,当地文人韦俊元曾作诗叹曰:“苍苍古砦居高山,八面悬崖未可攀。底事营门犹记人,晚来只许白云关。”若不是“向导”介绍和文献记载,谁也不知道你曾是一块历代“兵家”必争宝地。据说侬(侬智高)军驻扎时,东边一面为小衙门遗址。当地群众称为“社儿”(壮话),“儿”是儿子,是小将军的营地;西北边一面为大衙门遗址,群众称“社劳”,“劳”是“大”,据说是大将军营地。中间是跑马道、粮草场、藏兵谷……你还拥有太太泉、槕印等景观和遗址。九百多年前,祖国南方历史上壮族首领侬智高的部下和宋朝的将官们,就是在你的怀抱中上演了一出叱咤风云的精彩战争史剧。
你东、西、南边的营墙,沿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山脊筑成。我们沿着“小长城”由西往东走,一路匍匐前行。尽管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我们目不能斜视,因为只要一个趔趄,就会抛下山崖,身首异处,粉身碎骨。我们这些文弱书生,一个个脚在不听使唤的打颤,眼不敢正视脚下的绝壁深渊,嘴里却不停地吆喝为自己壮胆。
到达了东边最高点——帅旗峰,终于发现一个几平方米的草坪,我们停下休息,深深舒一口气。有的同事呐喊着,狂叫着,高亢着,释放满怀的豪情,放飞万千的思绪。一仰头,原来我们头顶蓝天白云。毛泽东慨叹“山,离天三尺三”,李白惊呼“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也莫过此种境界吧。面对“天风灌耳,云在脚边围,鹰在脚下飞”的景象,文人自然生发范仲淹在岳阳楼上一样的感受:登斯墙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以水代酒,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此刻,杜甫的《望岳》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许是最能表达我们心志的绝唱。
怀古思幽,令人想象当年侬王的士兵们在这里执戈游弋,指点山下宋营的情景;仿佛看见那沙场秋点兵,风啸马嘶,战鼓震天的壮观场面。眼前即景,身处险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那重峦叠嶂,飘带河流,交通阡陌,黄毯田畴,葱茏油茶林,亮丽村庄……波光粼粼的八龙水库,是美丽壮锦中的一颗明珠;环山绕水的公路,是你那条绚丽飘逸的腰带。此景此境,我们真正品味出毛泽东风华正茂之时那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檄扬文字”的壮志豪情,更生发出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光发热的满怀激情!
拜访你归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好几个夜晚不能入眠。觉得想写一点东西了:一为你的神奇而自豪,一为你的苍凉而悲泣!
神奇凤山,是因山神水奇洞怪而闻名,是因有你而更显神秘。“造化钟神秀”,造物主把你这一方兵家宝地赐给凤山,是对凤山的宠爱,是赐予凤山无限的荣光。有了你,才使得狄青、侬智高、杨僚、陆酋等这些功过留于后人说的崇武人物载入凤山史册。杨僚、陆酋之流还真是颇具慧眼,选择了你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来设营。就而今你这一方二三十亩荒土,曾养活侬军一万多将士,让他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至此安营扎寨,足不下山,身不越墙,开荒种地,练兵驯马,以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足以跟宋朝大军抗衡。他们和当地土著,用无以伦比的智慧、无穷的力量和顽强的毅力,在你这土多石少的高山之巅,筑成一道时近千年,仍坚固如许,雄伟如此,完整如斯的“小长城”!
历史曾在你身上驻留。千年古战场,你是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你是一个理想的青少年革命历史教育基地。解放战争时期,震惊了整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那些青涩的回忆
下一篇:《梅花三弄》和十年之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