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往

我向往

虞世南散文2025-10-17 19:17:42
父亲曾去过北欧,每当提及在北欧的生活总会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他给我讲过两个故事。一家商店正在装修,油漆工不慎将油漆罐碰落,一位中国留学生恰巧经过,沾上了几滴。那油漆工连忙道歉,可他的英文不怎么流利,好
父亲曾去过北欧,每当提及在北欧的生活总会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他给我讲过两个故事。
一家商店正在装修,油漆工不慎将油漆罐碰落,一位中国留学生恰巧经过,沾上了几滴。那油漆工连忙道歉,可他的英文不怎么流利,好像是要中国学生第二天上午10点在这等他。
第二天,中国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按时来到约定地点,等了一会儿还没见到油漆工。他觉得油漆工不可能会来,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像这样的骗局在中国到处都是。正当他准备离开时,油漆工匆匆赶来。原来商店都是9点开门,油漆工跑了许多商店都买不到和中国学生一样的衣服,只好买了一件最贵的……所以迟到了。
望着油漆工远去的背影,中国学生不禁为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
这就是北欧,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第二个故事也是关于一个中国学生。
一个中国学生初来北欧,很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走在街上浑身打颤。一位老人关切地告诉他应该去买顶帽子。见中国学生不以为然,老人便说,不要以为自己年轻,这里是北欧,许多比他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戴顶帽子也会冻出病来,于是便把帽子硬扣在中国学生的头上,中国学生顿时感到一股暖流从头顶流过脚心。临走前老人告诉中国学生,这顶帽子算是借给他的,让他赶紧去买顶帽子,明天或者后天的中午到这把帽子交还,因为老人每天中午都来这散步。
走进帽子店,中国学生发现最便宜的帽子也卖几千元钱,便决定不买了。后来的每天他都绕道走。不久,他发现镇上的人渐渐疏远他,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从此不敢戴着那顶帽子上街,因而得了一场大病,在病床上他感到万分的悔恨……
拿了别人帽子不还的那位显然与当地人的社交准则是格格不入的。这种准则没有明文规定,却写在了每一个市民的心里。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体制”却将条款明白无误地以文字形式固定了下来。学校希望培养学生诚实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生活在一种被信任的氛围里,因此平时的每份作业、论文或考试,在首页上方都毫无例外有一段誓言:“Onhonorasastudent,Ihavenevergivennorreceivedanyhelpforthisassignment/test.”(“我以我学生的荣誉起誓,我没有为了这份作业/考试给予或接受任何的帮助。”)每个学生必须将这段文字亲手写一遍,并郑重签名。
一位澳大利亚的女生要在社会学的期末考试那天回去奔丧,教授将考卷交给她,让她在飞机上完成。那位女生真的在飞机上按考试时间独立完成了,完成后她将考卷封在一个信封里托一位空姐代为寄出。空姐在信封上写下:“林西?柏德小姐在旅程中用三个小时独立完成了这场考试,全体在美国国家联合航空公司第1433号民航客机的服务人员可以作证。我们可以以我们的名誉担保并祝贺弗吉尼亚大学有如此卓有成效的荣誉体系和信誉卓越的学生。”
听完这个故事,我又对弗吉尼亚大学向往不已,于是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以我的荣誉保证,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