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张爱玲来看看
(一)有幸在安徽市民心声读张,对于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那时候对张爱玲这个名字我还是闻所未闻。童年留给张爱玲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杂。琐碎的,庞杂的,繁华的,萧瑟的。很多参杂不清的盛世和颓败交杂在一起,掺
(一)有幸在安徽市民心声读张,对于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那时候对张爱玲这个名字我还是闻所未闻。童年留给张爱玲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杂。琐碎的,庞杂的,繁华的,萧瑟的。很多参杂不清的盛世和颓败交杂在一起,掺在她的童年生活里。这对于她的性格。心性应该是影响深远的。她的父亲给了她中国最老式的传统思想的灌输,而她的生母却给了她西方文明之风的潜移默化。中国的那种最古旧的思想,类似鸦片烟的之于张爱玲,鸦片烟的缭绕中。张爱玲在父亲的家中,慢慢长大,她甚至把鸦片的烟雾看的神奇而绚丽。那些漫漫的烟雾笼罩在古旧的大宅子里,似乎也会产生一种幻化的繁盛的感觉吧?
张爱玲的思想很深邃,见解独到。这是就算你不喜欢她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她有很多文人都有的思想。她会把文字和政治分的清楚。虽然,其实,文字或许永远没法和政治时代的背景相分离。
张爱玲对女子命运的理解和对现代婚姻的怀疑态度,也确是多少有些才女自况的意味。她是有天才的,而且很早就有了自我发展的意向。不信先试看看:1937年,张在填写毕业年刊的调查表中关于“最恨”和“最喜欢”两栏张的答案:“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最喜欢——英王爱德华八世(EdwardVIII)”两个答案都非常别致。
英王爱德华八世即后来的温莎公爵。他与离过婚的美国平民女子辛普森夫人恋爱,不仅使英国朝野大为震惊,其韵事还传遍世界。他取爱情而弃王位,1937年6月3日与巴西.沃利斯在巴黎结为伉俪,这事被誉为“20世纪最轰动的爱情”,“自耶稣复活节后最神奇的故事”。张爱玲最喜欢爱德华八世,“清楚说明她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憧憬。当时张的同学在‘最喜欢’这一栏填写的,不外是‘白相’‘旅行’‘唱歌’。相比之下,张的回答就显得早熟和最富有感情色彩。这或许与张爱玲父母离异,使她过早品尝到人生的悲凉有关。”可是一年后读到林薇因,则喜欢林薇因更多一点,你若不信的话,下次一起去去看看“秋林盼”博友的美文。
(二)
张上面那个俏皮的回答几乎跟她的小说一样有名。当她面对调查表中关于“最恨”和“最喜欢”问卷时候,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个现成的模样,就是她的同学如瑾。如果可说张懒散,随意,那么如瑾则是刻苦,谨严。如瑾当时是校刊《风藻》的编辑,是写作和社团的积极参与者,跟张十分聊得来。张曾在一文章中提到说:“我有个要好的同学,她姓张,她喜欢张资平,我喜欢张恨水,两个人常争执着。”张如瑾的长篇小说《若馨》曾被推荐给良友图书公司的著名出版家赵家壁先生,后因战事,没有出版。如瑾自费印了几百册分送给亲友,也送一本给张爱玲,张为此书还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校刊上。她说“这是一个具有轻倩美丽风格的爱情故事”,“唯其平淡,才能够自然”。她希望作者多一些暗示,以更具感染力。这充分透露出张的审美情趣,她当时不喜欢小说是一个单纯的有头有尾的故事,希望有更多的宣染铺陈,这个在她初登文坛的小说中十分明显。
如瑾结婚后,逐渐淡忘了小说,也不再写小说。用刘川鄂的话说“无论婚姻本来如网把女性网在里面不再有自由的天空,还是女性自视婚姻为网甘愿被它网住,爱玲对婚姻一开始就有一种警惕的态度。”由此看来有才的如瑾和其有才的母亲黄逸梵,给予张的生活都是反面的启示。
在张的眼中,才华是人的价值,是人的自我实现,比婚姻更重要。她不愿意自己象大多数女性那样为婚姻家庭而牺牲才华,折断飞翔的翅膀。我们都已知道张爱玲恨才女早婚,因为在她看来才女因婚姻而不才。
而那一年,她十七岁。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爱的寻求
下一篇:爱情橡皮筋,需要刘谦的魔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