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入人世间
出世,在我辈看来,就是身在江湖中身在江湖外,身心两处,一处江湖之远,一处庙堂之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谓“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然后达到
出世,在我辈看来,就是身在江湖中身在江湖外,身心两处,一处江湖之远,一处庙堂之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谓“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然后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笑傲江湖》潇洒飘逸的《沧海一声笑》阐释了出世的哲学道理:滔滔两岸潮,傍依沧海笑。纷纷世上潮,胜负谁知晓。记取沧海一声笑,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道风仙骨的李白自不必说,能出能入,三分酒气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庄子更是欲乘大瓠泛于江海游于江湖,或者树大树于无何有之乡,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岂不美哉?入世,在我辈看来,就是积极地融入这世俗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去周旋去奋斗,努力的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所谓西方的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就是基于入世哲学的前提而言的。对于出世哲学,仿佛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我依旧偏爱老庄,竹林七贤,陶潜。“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陶潜和杜甫在入世之后,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所谓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如果天地有情岂不早生了白发,如果人间无义岂不早了了沧桑。世间恩恩怨怨,不过是人徒增的烦恼而已。只有无欲刚强,才能事如春梦了无痕,又何必再结他生未了之因呢?然而何时忘却营营,我还要为一己之私欲奋斗不已。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之功利境界未必见得是错,他告诉我只有争名逐利为名为利才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否则人不过是原始的野人,过着无所争夺的日子。然而人之欲望无穷止,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功利境界一层的人了,也许只有真人、超人、圣人才能超脱于功利之上,到达道德境界,再而致天人合一。
身心与自然为舞是出世的前提条件,身心与名利作伴是入世的充分理由。出世与入世都是一种出世哲学。出世入世都是人生哲学的一种极致。作为芸芸众生之一员,也许你我无法到达彼岸,但是我们都在生存在这世上,我们所操守的哲学又是什么呢?其实大多数人都持这样一种哲学态度:便是既不出世也不入世,即中庸。
两个极致的代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流派,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庄子挖苦鄙夷孔子之腐,孔子讽刺藐视庄子之稽。在此之前,孔子还请礼教于老子,表面上看似斗得厉害,实际上还是同归一源的。这两种哲学思想在文化的影响上对峙而立交替统治着中国上千年,而墨家、法家、名家、杂家都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人说儒家是封建统治者愚化民众的工具,外在利用儒家统治人民,内在利用法家治理天下。鲁迅先生说:“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子的私淑弟子”,李泽厚先生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看来一表一内一外一里相得益彰并无抵触。看似水火不相溶,其实合在一起,方是中华文化之精髓。
我偏爱庄周光洋恣肆瑰丽无比的妙文,我羡慕他“俄而觉,蘧蘧然蝴蝶也”的雅兴,我欣赏他蕴藉哲思启人心智的故事,还有其潇洒飘逸逍遥乐活的处世态度,无不让我深深折服。身在当今之世,为何自己总感觉与社会格格不入或者不合时宜?我思考着自我,于是想从中寻求一种安然内心不累我形的良方。
出世的终极是身心不为外物所累,无为而无不为。仔细想想,活在社会之中,没有物质绝对上的自由,只有精神的绝对自由。也许一个极致到头来会演化成另一个开始,开始另一个“有限的”极致。如果把出世与入世分开,岂不成了人生的“二元论”,天下人莫非此两种。外在受尘世之束缚,心灵又极力挣脱寻求自由,总是充满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人安于现状,有人积极进取,不做大雅便做大俗,仅此而已。如果把出世与入世合起,岂不又成了人生的“一元论”,天下人莫非此一种。即儒即道,亦正亦邪,外表是儒,内心是道或者是佛。当一个人善良的一面居上风,他便是大善之人,当一个人丑恶的一面居上风,他便是大恶之人。这正是我理解的朱光潜先生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之意义。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儒一道正表现出为人处世的最佳选择。所谓“取向于钱,外圆内方”便是如此。圆润锋芒的人生是谦虚厚道的人生,锋芒毕露的人生是傲慢偏见的人生。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如此。淡泊明志的人生是超脱旷达的人生,物我两忘的人生是世事洞明的人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于前者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于后者;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于前者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于后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于前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在于后者。两种人生都以持出世之精神为轴心以做入世之事业为基调,亦足以取法。
其实,中庸之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做到。所谓“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都是对它的教义化,说俗点,也就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过好你这一辈子也就罢了。何以管它中庸所谓的“不偏不倚,尽善尽美”之大论呢?
呜呼!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