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见“窥”雷默诗集《新禅诗》

一孔之见“窥”雷默诗集《新禅诗》

玄奘杂文2025-10-17 17:45:45
在我还没有看到雷默的新诗集前,有一次我曾在酒桌席上打趣他:“你那些新禅诗都是写给尼姑看的吧?只有她们与禅最接近,因此你的“粉丝”也该是青一色的小尼姑。”我这是故意取笑他,别的男诗人身旁都是红袖盈香,谁
在我还没有看到雷默的新诗集前,有一次我曾在酒桌席上打趣他:“你那些新禅诗都是写给尼姑看的吧?只有她们与禅最接近,因此你的“粉丝”也该是青一色的小尼姑。”我这是故意取笑他,别的男诗人身旁都是红袖盈香,谁让他非另类的搞个“新禅诗”,总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
直至六月底,我得到一本雷默兄送来的刚出炉的诗集《新禅诗》,才大致对“禅”有了些宏观的概念。这初步的了解来源他诗集前沿的两篇论文:一篇《体验:生命的禅和诗》,另一篇《语言:禅与诗的障碍》。雷默说:“禅是人生的艺术实践,生命的最高体验,本质上与诗是一致的。”
我必须承认和肯定,这两篇论文的文字功力不浅,深入浅出,观点明晰,论据、论点旁征博引,从中可看出诗人深厚的诗歌修为和哲人的思想。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性的阐述,我有些仍时而明白,时而迷糊。雷默说:“禅是实际的东西,神、佛陀、无限、真理等概念对禅来讲是没有意义的。禅需要的只是事实。面对和尚的提问,禅师有时竟一言不发,而是更直接的棒喝,真正的摆脱了语言的束缚,达到通达无碍的境地。”读到这里,我开始犯糊涂,因为过去我一向认为禅和宗教密切相关。再看到后面的理论我更糊涂:“禅的语言甚至违背常理,与事实违背。”而前面他不是说“禅是实际的东西”吗?怎么到了这里又成了“语言与事实违背”?
我是带着多种疑问继续读下去的。其实我这人一向不爱读纯理论的文章,枯燥又饶人,何况是这玄而又玄的“禅”,要不是好朋友的诗集,早给我扔一边去了。读吧,诗学无边,继续学习。慢慢的读,细细的嚼,功夫肯定不负有心人,读到后面我居然品出别样的“檀香”味来。还好,在读的最艰难时没有半途而废,终可登高看到此处风景别样好。
“禅需要是活句”,雷默的这句话我很欣赏;但后面的“语言是禅的障碍”,我尚不能明白其中的深奥。对于雷默“诗歌对语言的排斥程度当然不可能像禅那样彻底”,我感到疑惑,如果诗歌排斥语言,我倒是觉得无诗可歌了。对于他的另一个观念“诗歌倘若要保持语言的流动不滞,同样必须放弃分析和逻辑,放弃偏颇的惯常语法,而直接把握事实。”这个我倒还能接受。
对于一个先有理论,后去身体力行的诗人,我还是比较敬佩他的这种实践精神。再细看了这本《新禅师》,共收录了诗人1990-2006年的作品近200首,可见诗人对禅也研究了十几年。但我还是固执的认为,一个诗人不管他的理论多严谨,描绘的前景多么灿烂诱人,最终他拿出来的诗歌能够检验这些理论才最重要。所以,我觉得我必须要看他的诗歌,是否均体现了“禅”的本质和内核。
我随手翻倒第一页,一首诗歌《松树的秘密》便跃然眼帘,全文就10句:
一小块空地上
风吹拂着
松树的叶子
没有落下

听见窸窸嗦嗦的声音
好像私语
又好像一只松鼠
嚼着坚硬的果子

黄昏降临
我能听见什么
我第一眼看到这首诗歌时,最初的感觉是一幅白描的炭笔画。但这副画不是平面的、凝滞的,它是被风吹拂着,一些声音来来回回的在上面游动。我老是在想,风吹着松树,那些叶子为什么总不掉下来,我勾着看的脖子都望酸了,它还是不肯掉下来。我一直在等一片叶子掉下来,好砸碎我杞人忧天的脑袋。
却不断的听见“窸窸嗦嗦的声音”在头顶上摇晃,我感觉这声音像鸟儿抖动羽毛,诗人说:“好像私语/又好像一只松鼠/嚼着坚硬的果子”。这时候,我倒觉得到底像什么都不重要了,你此刻的心境怎样,你听到的就会是什么样的物体在运动的声音。这就是“禅”吗?
雷默在他的诗歌理论中说:“诗人往往只以简单直接的语言去描述事实,舍弃了那些于事实有害无益的纯粹的形容词和抽象的名词。有些词尽管处在修饰的位置,但仍是明晰的,可感知的。”我渐渐的有些明白,禅是一种境界,而禅诗便是境界中的境界。
“黄昏降临
我能听见什么”
这两句的收尾,该和我前面的心境说相吻合。诗人能听见什么?天空、大地、黄昏、虫鸟、松鼠、风在诉说什么,你必须静心倾听,才能领悟。
再回头看,诗歌的标题《松树的秘密》,理所当然松树上会有松鼠和松果,可诗人非要说那些声音“又好像一只松鼠/嚼着坚硬的果子”,巧妙的把意象和通感不着痕迹的藏在一个“又像”中,语言实践了“简单和事实”的理论,却又变主观为客观了。文字轻松的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我于这首诗歌的背面,看到语言回避了艰涩,在一片空地上回归到最初的自然,即“事实即意义”。
再读他其他的一些诗歌,以及他的代表作叙事长诗《二毛和我的故事》,真是越读越有味。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读,虽粗读一遍,难以领略全部的内涵和空灵,但多读两遍,则像嚼槟榔一样,越嚼味道越醇厚。我就不多说了,好东西是要靠自己的悟性去体会的,再说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领悟的,那也需要与“禅”有“缘”。
让我们再回到诗歌的层面上,客观的看待诗人雷默和他的禅诗,它确实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存在的意义。就像诗人雷默特立独行的个性一样,不为潮流所左右,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种内心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也给他的诗歌标上了一个区别于平庸诗人的烙记。因此他的诗歌,不仅仅值得一读,还有更高的诗学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我相信,禅宗的思想,禅活的语言,以及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将使得诗人雷默的新禅诗在诗歌文本上的贡献,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2007/08/03/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