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

扑哩扑剌杂文2026-03-02 18:59:57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曹操生于富贵,死于富贵,漫长人生里波澜壮阔。每一个心怀大志的男人都不甘平凡。人的一生,能善始善终,其间又跌宕起伏,恐怕千古一曹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大头衔,是中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曹操生于富贵,死于富贵,漫长人生里波澜壮阔。
每一个心怀大志的男人都不甘平凡。人的一生,能善始善终,其间又跌宕起伏,恐怕千古一曹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大头衔,是中国古往今来所有有志男儿奋斗的不二方向,而能在此三大业中登顶历史,恐怕亦曹一人矣。而他那“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更与当今商场的生存法则遥相呼应,成为商海沉浮的秘典。他的精明、果敢、气魄,何尝不是成功商人的绝对资本?难怪乎,历史始终不敢遗漏曹操。谈三国少不了曹操,论权谋诡道不可不谈曹操,品诗书不敢不谈曹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非得这么说,那么曹操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完美的完男子。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为全国尽快统一,一生征战,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慷慨悲凉,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
常言道:字如其人。如是而说,诗亦如人,品其诗可知其志。后人大多是先认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后认识曹操的。而每每说这话的往往不是“曹操”这一角色,而是奸邪凶煞的反派一如港台剧中的黑道老大。所以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曹操如类必是反派,是奸臣。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唯独小白脸是曹阿瞒。这何尝不是历史的先入为主?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这才是曹操心中的生命。
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他误杀了接济他的恩人吕伯奢一家九口,为此救其出狱、誓死追随他的陈宫毅然离去。历史的骂名也自而始。然而,他为什么不杀了令其留柄史册的唯一目击证人——陈宫呢?
后来陈宫辅佐吕布占徐州与曹操抗衡,吕布不听陈宫之言而战败,吕陈被擒。“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戳,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三国志·吕布传》)
曹操军令如山,当其座骑受惊犯令时,他本欲自刎赴罪,后来为何削发代罪?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操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没有一场革命是不经流血的。古往今来的柱国忠臣,哪个不犯小糊涂?为大公而徇小私,鲜有乎?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前,曹操刺杀国贼董卓失败,亡命天涯。与他的匡扶天下之忠相比,误杀九条性命似乎更有噱头吧,历史还是把罪名归结于曹一人之上——杀人如麻,冷血无情。这种疼痛是世界上最大质量的痛——因为它不可倾诉。或许历史学家们说对了,他真的是冷漠无情的,他竟然为了兴复汉室而不顾自己的性命。中平六年(189),国贼董卓横行于野。那些食君之禄的人都去哪了?那些信誓旦旦“兴我汉室”的公卿大臣呢?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什么司徒、太傅不敢声讨国贼董卓,非得让一个小小的骁骑校尉去扛大旗?那么多道貌岸然的公卿大臣,面对杀戮都噤若寒蝉、胆战心惊,董卓一个小小的喷嚏,却使那些自命清高者尽成鼠辈。曹操为了大义,慷慨前赴,可他换来的却是历史的骂名,世人印象中白脸奸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忠要分大小、智愚。愚忠如诸葛孔明者,为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结局还不是“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谁说天下就姓刘,刘汉江山不也是从灭秦中来?事物是永恒发展的,文明取代蒙昧是历史的必然。曹操也曾为兴复汉室而殚精力竭。面对国贼董卓,“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这是曹操的第一次失落。董卓将灭,诸侯各争其利,错失军机,这是曹操的第二次失落——“匹夫竖子,不足与谋!”董卓既灭,袁绍又出,这一次他彻底失落了。残酷的政治现实,让他不得不为天下苍生踌躇踱步。后来有人又发明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再一次背上了奸臣的骂名。他要是奸臣,何不废黜称帝,偏安一隅?他又何苦连年征战,统一中国?后人默契地站在刘备一边,对诸葛亮的称颂不绝于耳。两个地方霸主,一个依山,一个傍水,为了所谓的民主自由而结成联盟,拒绝政治核心的善意。为此兵灾连年,民生凋敝。这难道又是曹操的错?试想今日之台湾,你们还会大声嚷嚷,同情刘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这才是曹操心中的天地。曹操素无美名。然而,他的帐下却集中了很多的谋臣武将,其人数之多,能力之强,远远超过了刘孙。其中有荀彧、许攸、郭嘉、刘晔、程昱、董昭、夏侯淳、夏侯渊曹仁、曹洪、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许褚、典韦等;以及不杀俘将张辽(吕布战将)、礼待张颌、高览(袁绍主将)、封仇家张绣为将军等,终生为他效力,无一反叛者。难道这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