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费静悄悄监管不能看不见

银行收费静悄悄监管不能看不见

榆叶杂文2026-02-15 23:48:23
收费!收费!收费!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人私下里称,要尽快摆脱危机困扰,保持利润持续增长,涉及的收费项目肯定会越来越多,“银行和客户都应慢慢习惯。”(09月15日来源:北京日报)。尽管中国人辜鸿铭早就说过:
收费!收费!收费!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人私下里称,要尽快摆脱危机困扰,保持利润持续增长,涉及的收费项目肯定会越来越多,“银行和客户都应慢慢习惯。”(09月15日来源:北京日报)。
尽管中国人辜鸿铭早就说过:银行家就是在天晴时追着把伞塞给你,天变时又凶巴巴的抢着把伞夺回去的人。但是,曾几何时,银行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还是一个存放资金的好地方。“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那个时候,银行的这个口号全中国的大人小孩是耳熟能详。百姓的手中稍稍有一点暂时不打算用的资金,第一选择就是送到银行去。在百姓的心目中,资金放进了银行是安全、保险、保密又有息。
但是,仅仅几年之间,银行就变了脸,变了身。只是他们不是在提高经营水平上变长进了,不是在提升管理档次上变上进了,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变实在了。而是在痛宰客户上长进了,在开辟收费项目上上进了,在雁过拔毛上实在了。收费的项目如雨后春笋,收费的手段如鸭子拔毛。现在的银行已经不是单纯的经营资金存贷的机构了,而是变成业务多元化,收费多样化的吸钱机构了。笔者一位在某银行工作的国同学告诉我,现在他们银行的利润已经有近70%来自于这些以收费为主的中间项目了。如今,只要是和银行打交道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银行是办公条件越来越好,存款利息越来越少,员工待遇越来越高,各种收费多如牛毛。
笔者作为一个小职员,除了每月发放一次的1400多元的基本工资,再加上偶尔有点小稿费以外,没有其他任何额外收入了,更没有什么大的资金流动。但是因为工资是由银行代发,结果,引得几家银行竞争,先是在工行发,办了一张牡丹卡。没过多久,又转到农行发,又办了一张金穗卡。谁知,不到一年又转到建行发,又办了一张龙卡。还因为,偶尔有点稿费,经不住取款处小姐的反复动员和刁难,又办了一张邮储卡。每办一次卡就让笔者留下一个电话号码。现存,这几张卡不仅都要收年费,每月还要分别收取短信提示费。每月就这样无端地扣去了10多元所谓的短信提示费。
前些时,儿子上大学,录取通知书里不仅寄来了两个手机卡、还寄来了一张银行卡,并且在新生入学须知中特别强调,必须在8月28日前把学费和各种代收费一次性存入其中。笔者存钱时当即就扣去了手续费25元。儿子到学校后打回电话说,存学费这个卡的银行离他们学校很远,要取款必须乘车才行,只好另外再办一张银行卡,但是,手头的这张卡又不能废弃,因为,以后每年交学费还是用这张卡。这样,刚入大学本校门的学生就要负担两张卡的费用了。
银行不仅想尽办法开辟收费渠道,遍地发行各种银行卡。而且,动不动就提高收费标准,是怎么收就怎么收,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尽管曾多次有人大声疾呼,也曾多次有人公开抨击,但是,银行家们却心比石硬,意比钢坚。不管公众怎样抗议,不管舆论怎样抨击,银行就是“我自岿然不动”,是各种费用照收,各种价格照涨。
当然,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的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本能所在。指望银行家们发善心缩回他们伸出的手,指望银行家们讲人情停下他们收费的步伐,那无异于与虎谋皮。前些时候,有人在谈到全球金融危机时说,不要批判资本家,要批判资本主义。不要批判金融巨头,要批判监管部门。真乃至理名言。你看,在银行不断的乱收费、乱涨价时,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竟然也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在银行的乱收费、乱涨价面前无所作为。而是任由银行家们用各种手段一点一点地蚕食百姓的辛苦钱。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让人感到无法理解。应该说,无论是按照正常的逻辑,还是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银行的收费、涨价都必须要公开听证,要经过监管部门批准才行。对于银行自定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的作法,监管部门应该是毫不犹豫地出手制止,断然叫停。对于那些不听制止,不愿缩手的银行家,应该是依法、依规处理。但是,在公众的期待和百姓的呼唤中,中国的监管部门却象睡着了一样。而国外监管部门处罚银行乱收费、乱涨价的例子有很多,喜欢讲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人怎么不学一学,也为老百姓打一回抱不平呢?难道真是象坊间所传的那样:猫已经发生了遗传变异,和老鼠共建和谐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