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忍”与“持盈保泰”的关系

浅谈“忍”与“持盈保泰”的关系

何肉周妻杂文2025-12-02 09:24:44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许多人把“忍”字贴在墙上,写在座位边,这是很值得提倡的。事事都要有“忍性”,权之忍、势之忍、贵之忍、贱之忍、贫之忍、富之忍等等。“忍”让人守分安贫、守分安道、富不忘仁。持盈保泰,应当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许多人把“忍”字贴在墙上,写在座位边,这是很值得提倡的。事事都要有“忍性”,权之忍、势之忍、贵之忍、贱之忍、贫之忍、富之忍等等。“忍”让人守分安贫、守分安道、富不忘仁。持盈保泰,应当学会忍让,恃强好事,必将自寻烦恼、自取灭亡。
身处富贵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骄纵。《论语》中有记载子贡询问孔子富有而不骄横的问题,孔子很简明地回答:“不如富有而爱好礼义。”圣人认为,以富有而不骄横来自守,不如富有而爱好礼义来忘掉富有会更好一点。大凡行仁义的完全可以保持幸福而消除灾祸,爱好礼义的完全可以保持原有的成就而防止失败。自恃富有而喜欢欺侮别人的人,到头来其结果一定是悲哀的。
一个人显达的时候,必须学会“忍”,否则将遗患无穷。秦代的李斯,当他大权在握时,能假造诏书另立太子,到了坐牢将被处死时,却感叹牵着狗追野兔都不能;西汉时期的周亚夫,富贵时皇帝坐车亲自慰问,犯罪时最终死在牢中,凄凄惨惨;宋朝的蔡京得势时权利比皇帝还大,失势时被流放在偏远荒芜的地方。这里说明了一个很自然的因果关联,势不可使尽,福不可满受,使尽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穷窘困乏,甚至是自取灭亡。因此,富泰如果是骄横而逞强施威,便很难守住鼎盛的家业。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是要学会冷静,无论做任何事情,情绪上的冲动,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大小祸事,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大凡都是因一时的不能忍耐和一时的疏忽放纵而造成的,所以凡事不可不谨慎,平时的言行举止不可不自律。要持盈保泰,就必须做到“忍让”二字,要做到“忍”,就必须培养极强的自我控制力。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英雄人物为之感动,蔺相如两次出使秦国,保全了赵国不受屈辱立下了大功,赵王十分信任他,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很不负气,廉颇私下对门客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并扬言:“我若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后,感到十分惭愧,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如果蔺相如仅因廉颇说了句带侮辱性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互相指责,结果必然给秦国以可乘之及。正是因为有了“忍”,忍住了这口“闲气”便使一个国家得到了和平和安宁。可见“忍”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了。“忍”从另一种角度去看,既是谨慎,又是睿智。因为发怒多半是在头脑不冷静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果能等到情况平静下来,再回头想想自己的一切是否正确,这样才有可能把纷繁复杂的问题看得清楚,才不至于出现大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如果大家都为一点小事去大发肝火,甚至于争个你死我活,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当然,“忍”也有“忍”的道,我们要忍的是个人的意气,而不是一味无原则地迁就。日常生活中,当你被激怒时,千万不要轻易发火。谁若轻易地做了怒气的俘虏,谁的生活就会倾斜,谁就可能成为愚蠢与后悔的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