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亭落杂文2025-11-11 03:36:48
六月中旬我们一帮人去了乾陵。公路两侧大片大片的平整土地上,一堆一堆金黄的麦秸和碧绿的玉米、西瓜交相辉映,挂满苹果的园林在车窗两边不断掠过,不时地还可以看到有农民在采摘桃子、杏子和李子,蓝天白云下面满是
六月中旬我们一帮人去了乾陵。
公路两侧大片大片的平整土地上,一堆一堆金黄的麦秸和碧绿的玉米、西瓜交相辉映,挂满苹果的园林在车窗两边不断掠过,不时地还可以看到有农民在采摘桃子、杏子和李子,蓝天白云下面满是安静祥和的气氛。
离开西安一路奔驰,车行70多公里后,我们来到陕西乾县县城北偏西之梁山脚下。面前突兀而起的梁山北峰就是大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所在地,号为乾陵,是渭北关中唐十八陵中最西边一个,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墓。
陵墓前到处是小商小贩。有摄影的,有卖玉器古玩的,有推销民间工艺刺绣品的,还有租马、租骆驼供游人骑乘上山的,纷纷扰扰,好不热闹!而前面不远处,在这座森森古柏覆盖下的人工陵墓里,长眠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和她的丈夫。
乾陵陵区面积600万平方米,梁山主峰海拨105米,挺拔峻峭,梁山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如乳,远眺酷似一尊“睡美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仰卧大地的绝纱象征。
时光倒流了一千多年,我似乎又回到了盛唐时期。在长安城雄伟华美富丽堂皇的金銮殿上,正襟危坐的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正在向朝拜的大臣们发号施令,和颜悦色地接见外国使臣。
在中国历代的所有帝王中,我最钦佩的就是武则天。在她的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力空前强大,唐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即使现在的中国境外,几乎每个国家里都有“唐人街”,象征着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骨子里对大唐盛世的美好回忆和亲切向往。
武则天亲民爱民天下太平。她当政47年的漫长时间里,只发生过两次贵族与皇室发动的叛乱。一次号称有十万人参加,结果不到三个月就烟消云散;另一次皇室叛乱则更惨,仅仅十来天就被平息下去。在那次号称有十万人参加的叛乱中,有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骆宾王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散文作家,他参加了这次叛乱,并起草了叛乱宣言。这篇名为《讨武照檄》的散文文采飞扬气势磅礴,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武则天读到这篇痛骂自己的文章后,第一个反应是拍案叫绝,认为写得实在太好了。她责备宰相失职,因为他们没能发现这样优秀的人才。
武则天以高超娴熟的行政技巧,将整个男性帝国玩弄于股掌之上,使当时的女性很是扬眉吐气。在参政及当政的近50年中,武则天表现出了非凡的个人才干。当时社会安定,国防巩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后来唐玄宗“开元之治”的全盛时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武则天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而且还允许自荐。被荐或自荐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很快得到提升。
武则天任用的贤臣良吏精明强干,不但当时众望所归,也受到后来世世代代的尊敬。比如狄仁杰、张柬之、宋之问、姚崇、魏元忠、徐有功等等。这批人受到武则天的保护与重用,分布在从中央到地方的要害岗位上,治国安民,深受百姓爱戴,并流传了许多他们的传奇故事。
武则天也任用了一些像周兴、来俊臣之类的酷吏,但那些酷吏们却从来没有机会染指真正的行政权力。她广开言路,鼓励匿名举报贪官污吏,并在朝廷内外放置铜匦,广泛收集来自朝野和全国各地的批评意见。结果,形成了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在帝国统治高层,弥漫着血雨腥风,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早上出门,就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与家人相见。而在民间,却祥和宁静。有几年,国内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况,但近五十年间却从未发生过民间的老百姓暴动起义之类的事件。号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没有做到这一点,同样威名赫赫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做到这一点。武则天却做到了。
乾陵的设计是模拟长安城的布局,内城是陵寝比拟皇宫内苑。献殿前留出广场,作为子孙后代、百官僚属祭祀活动的场地。从献殿前第一对石阙往南陈列石人马之处,比拟百官衙署,石人石马象征着皇家仪卫之制的威严。第三对石阙从位置上看已在陪葬区之南,如果有城墙的话,似可将全部陪葬区包括在内,那么,这个区域可比拟长安城的坊里。
乾陵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唐以后的帝陵大都沿用乾陵的建制,是一座文物的宝库。早在解放初期,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就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过:“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郭沫若只说了字画,而墓室中还可能有满屋满室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就是里面不经意间放置的小瓷器就可能值几百万元。有文物工作者曾推算,里面的各种珍贵文物最少有五百吨!
乾陵内部的宝藏一旦被发掘出来,说不上武则天以前的整个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要加以重新撰写。
郭沫若《咏乾陵》诗说:“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咏乾陵》诗中的“六十王宾立露天”,指的是乾陵东侧、列于内城东西阙楼两侧的六十一尊跟真人一般大小的石雕人像。《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以北残留朱雀门遗址,朱雀门内就是墓园。墓园左右排列着61尊王宾石人像,东侧29尊,西侧32尊。从遗址可以看出,这里本是侧殿,石像当初是放置在殿内的。多数石人头部早已失去,但从服装和腰间佩物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汉族官员。西面两尊石像的残存头部,浓眉深目,高鼻短须,具有中亚一带民族的面貌特征。
据文献记载,高宗驾崩后,61个友邦的王侯与使节,前来唐都长安吊唁,并亲往乾陵送葬。为纪念当时的盛况,武则天命人将参加葬仪的各地王宾,仿真人服饰及大小雕刻成61尊石像站立在乾陵。这些石像躬礼侍立,神态逼真,长袍紧袖,腰束宽带,足登尖头靴,两手向前拱,其穿着打扮显然没有唐代汉族服饰的特点。遗憾的是年代久远,人像头部都被砸毁损了。每个石像背部原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经无法辨认,目前能辨清字迹的石像有“木具罕国王斯陀勒”、“于阗国尉迟敬”、“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七个。其中一人来自于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这是武则天时期中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