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评《赤壁II》
昨天晚上看了《赤壁II》。相对于上部来说,下部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不错如果把上下部放在一起评论的话也是两个字:恶搞对于吴宇森导演的情况我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中国历史对三国的历史了解的
昨天晚上看了《赤壁II》。相对于上部来说,下部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不错
如果把上下部放在一起评论的话也是两个字:恶搞
对于吴宇森导演的情况我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中国历史对三国的历史了解的并不多。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当然,没读懂的话和没读过效果是差不多的。
关于《赤壁II》已经有了很多评论,大家说过的我就不去凑热闹了,我说点大家说的比较少的。
先说说人物安排。
看《三国演义》,觉得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看《赤壁》不能说角色没有个性,只是剧中人不管和《三国演义》原著或者《三国志》原著相比都太有个性了,实在让人很难接受。
总觉得吴导是想按照《三国志》来拍《赤壁》,吴导似乎也说过要接近历史——要不然也不会让张飞在军中写毛笔字了。只是吴导对《三国志》看的是一知半解,所以又拿了很多《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来凑数,结果弄成了四不象,感觉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不过也许吴导的目的达到了:拍出了吴导自己心中的赤壁。
关羽成了娘娘腔也就罢了;刘备编编草鞋也就罢了;吴导重点要表现的人物周瑜,我实在不晓得他要表现一个怎样的周瑜?周瑜雅量,所以亲手放走了侵略者曹操,放弃统一全国的良好机会:雅则雅尔,只是吴导只顾着表现周瑜的雅和量,却忘记了周瑜也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如果周瑜杀了曹操,也许中国会早三十年完成统一。
不过也可以理解吴导心中的周瑜,整天忙着和老婆琴瑟相合,忙着帮小孩子削笛子,哪里害有时间钻研兵法韬略呀!这一点上周瑜真的就比不上诸葛亮!你看人家诸葛亮年纪轻轻,躬耕于南阳,业余时间什么都学了一点,要不然怎么说: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会多彩一些呢?
《三国志》里面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来着?是长于战略决策,短于战术指挥。所以剧中的诸葛亮不符合历史里面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呢?其智近妖。不仅善于长久的战略规划,更精通行军布阵,兼通晓,阴阳五行。同《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相比,剧中的诸葛亮纯粹就是一个什么都略懂一点的花瓶。
关于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吴导为了表现周瑜的雅量高致,让周瑜和诸葛亮差点成了玻璃。
还是看书少害了吴导呀!就算是把周瑜描写成被气死的《三国演义》里面,周瑜也并不是出于嫉妒才要加害诸葛亮。书中周瑜曾经派遣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前去说服诸葛亮投降孙权,说明周瑜还是很爱惜诸葛亮之才的。而且周瑜也应该想到以诸葛亮之才若到东吴有可能会比自己更受重用,但他依然派说客去说诸葛亮,可见周瑜和诸葛亮并不是个人矛盾,而是国与国只见的矛盾。这一点诸葛亮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在气死周瑜之后,诸葛亮前往祭灵的时候哭的很伤心,我想这并不完全是装的,还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在里面。
至于史书《三国志》里面,诸葛亮和周瑜也许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并没有多少。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后不久就病故,两人就没什么大矛盾了。
当然还有野史,说诸葛亮见周瑜老婆漂亮,再看看自己的阿丑,不禁醋上心头,所以才和周瑜闹矛盾。当然,这只能当作笑话来看,就和吴导大作中表现的二人关系差不多。
总的来说,周瑜杀诸葛亮和周瑜的雅量高致并没有什么矛盾,而剧中对二人关系描写太露骨的描写倒让人觉得周瑜有点公私不分了!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我想吴导并不是很清楚吧?我说的是中国的古人,吴导好像是美国籍吧?
还要说说曹操。
剧中的张丰毅扮演的曹操表现的总体来说还不错,除了形象似乎比真实的曹操好一些以外也没什么大的缺陷。至于为了美人而发兵攻吴这件事可以理解,这也正好证明了曹操的有血有肉。换我我也会的。
曹操只有一场戏让我难以接受,就是赤壁大战前横槊赋诗那一场戏。曹操的诗气魄宏大,我很喜欢,特别是这首短歌行。古体诗,或歌或行,都是配乐演唱的,比如《三国演义》里面对这场戏就表现的不错,我还下载了杨洪基老师的演唱版本在手机里面。实在配不了乐,朗诵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求您别这么象白开水一样的背诵行不?短歌行被您背成这样也真难为您了!难道就不能找人配一下音吗?
火攻曹操水战那一段是全剧的重头戏,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可惜也是比较恶搞的一段。尤其是周瑜乘坐主船(旗舰)直扑曹操中军那几个镜头。我就高不明白了,周瑜的战船是钢铁造的不怕烧?还是周瑜觉得火不够大,想把自己的战船也添进去加把火?看着周瑜战船航道两旁熊熊燃烧的曹军战船,我真替大都督捏把汗。还好,主角永远都不会有事情,阿弥陀佛。
冲过了燃烧着的曹操水军,联军展开了一场中国古代版的诺曼底登陆。同上,为什么就不能找个没着火的地方登陆呢?不怕把自己的军队和曹军一锅烩了吗?历史上火烧完之后就没水军什么事情了,后面都是由陆军打的。不过这样怎么能拍出大场面呢?
登陆之后,联军几位老大发扬了身先士卒的精神,数人PK了曹操的N多大军,最后群殴大BOSS曹操。
最后的关头,可怜的周大都督犯了间歇性精神病,放走了曹操。
实在不好意思,因为我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吴导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刘备可以放曹操,而孙权方面绝对不应该放曹操!
刘备当时势力非常弱小,若曹操死,则孙权势力坐大,刘备全无抗衡之力;若曹操不死,则可以牵制孙权,使三家的实力得到微妙的平衡(有点象现在的多极世界)。
在孙权一方面:如果曹操死,则北方肯定会重新陷入混乱。以东吴的实力向北全无敌手,而灭刘备更不在话下。
所以东吴的人应该都很希望曹操挂掉的,而周都督却亲手放走了这个差点给自己戴了绿帽子的人!难道周瑜是曹操细作乎?
再来说说历史情节。
影片开始的时候曹军内部疫病流行,据提前投奔曹操的军医华佗所说流行的是伤寒。
我不清楚曹操的军队内部是不是有人得了伤寒,不过据考古学家说曹军当时流行的是血吸虫病。长江流域从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