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命若琴弦》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已经发表了二十多年了,我虽然对史铁生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对这篇小说印象十分深刻。从小说一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已经发表了二十多年了,我虽然对史铁生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对这篇小说印象十分深刻。从小说一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史铁生用这么一段话,营造出一种荒凉沉寂而又略显得恐怖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恰恰又是两个瞎子置身其中,使小说已开始就产生了悲凉的意味。
在小说中,老瞎子的师傅没有让他的徒弟能够看见光明,但是却让他的徒弟能够有所向往,在小说中多次描写老瞎子“两颗骨头一样的眼珠”,这是一颗憧憬着光明的眼珠,在老瞎子的眼里,只要能看一眼这个世界,弹断一千根琴弦也值得,但是最终他得到的只是一张白纸。
然而,史铁生在这里不仅仅安排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在小说中还有着一人、一物,就是兰秀儿和电匣子,兰秀儿实际上是代表了小瞎子的一种追求和向往,然而最终又是无可奈何的,这是命运的玩笑,也是因为小瞎子那种琴弦一样的命无法实现和兰秀儿在一起的愿望,虽然他们都很真诚。而那个匣子实际上是寄托了小瞎子对于生活的另一种向往,包括“油狼”实际上也是代表了一种山外正常人的生活,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而小瞎子之所以会念念不忘这些,实际上是他心中仍然有着对于未来的一种渴望,不管他是不是能实现,就如史铁生所说“目的只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而我读命若琴弦已经很多年了,每一次遇到人生的困难时我都会再读一遍,它带给人的人生启迪远胜于他本身的小说结构和故事。我曾经思考过瞎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在一次事件中我明白,其实瞎子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生中那些看不清自己道路的人,或者说没有人生目标的人,而所谓命若琴弦,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生命中的琴弦,琴弦实际上也只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老瞎子在小说中眼瞎心不瞎,他有着很明确的人生目的,然而当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最后是一张白纸时,心里的落差使得他难以接受现实,但是他最终还是明白了为什么师傅会这样做,他的师傅也许只是给它一个活下去的人生目标而没有想到他真的能弹断这么多琴,而最终老瞎子让小瞎子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实际上也只是让瞎子能够有意义、有价值地活下去。
往深层次理解,我感到一点,就是每一根弹断的琴弦实际上就好像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挫折或者说是经历,也许我们作中难以参悟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一生都很难完全理解人生,而越是不理解我们越希望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去探寻,因此我们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苦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许连理想也实现不了,但是我们拥有过程。生命的起初是一张白纸,最终也归于一张白纸,随意史铁生告诉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毅力不是我们天生知道自己拥有的,毅力是每一次被考验是激发出来的。常常我们都是熬过了、走过了、趴着跨过了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有毅力。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命若琴弦,为每一个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云起时浓,云散时便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