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庸、懒、散”问责是关键
据4月19日《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治庸办18日宣布,有关区和单位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12日展开的首次“治庸”暗访所涉及的3个区、5个市直部门39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其中: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23人,
据4月19日《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治庸办18日宣布,有关区和单位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12日展开的首次“治庸”暗访所涉及的3个区、5个市直部门39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其中: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23人,通报批评的34人,诫勉谈话的14人,调离现职工作岗位的7人,辞退的1人,扣除当月绩效奖金的4人,扣除全年绩效奖金的1人,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的8人,停职反省一个月的2人,并责成6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公开检讨。39人均受到2项以上的问责处理,最多的一名工作人员共受到6项问责处理。
笔者要为武汉市这个严肃问责、公开处理“庸、懒、散”官员的作法大声叫好!只有严肃问责、公开处理才能真正触动“庸、懒、散”官员的灵魂,才能能真正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
党政机关担负着服务民众、管理社会、维护公平、促进发展的重任,因此,其工作态度如何、工作作风怎样、工作质量高低、工作效果好坏都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情绪,影响着发展的质效,决定着社会的和谐。有人说过,现代各地方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干部素质的竞争,就是干部作风的竞争!所以,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造就一支勤政、廉政、良政的干部队伍,就成了改善环境、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应该说,党政干部大多数都是兢兢业业为群众服务,勤勤恳恳干好工作的。但是,也不容否认,确有少数干部是“庸、懒、散”,要么是拿着工资不干事;要么是坐着位子不作为;要么是干事时“缺斤少两”打折扣;要么是一推二卸三开溜。总而言之,就是不愿意认认真真干工作,不愿意扎扎实实干实事。让群众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前进的步伐都不相适应。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一支勤政、廉政、良政的干部队伍,以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发展,许多地方都出台了治理“庸、懒、散”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很具体,也很有力。但是,有些地方因为问责不力,那些措施就成了墙上画的虎,成了田头的“稻草人”。只徒有治理形式,没有治理威力。治理“庸、懒、散”,效果不明显!
武汉市这回治理“庸、懒、散”,不仅有具体措施,还有问责机制;不仅有明查暗访,还有公开处理。这让那些有“庸、懒、散”习气的机关,有“庸、懒、散”作风的干部,躲不过,逃不脱。这样治理“庸、懒、散”,才会有让群众满意的效果,武汉的硬环境才会更优,软环境才会更好,发展才会更快,群众才会更满意!
在这里,笔者在为这个严肃问责、公开处理“庸、懒、散”官员作法大声叫好的同时,也向武汉“治庸”提个建议:希望武汉“治庸”能够更深化一步,在“治庸”形式上,不是一次风暴就结束,而是进入到制度化,常态化层面,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在“治庸”内容上,不仅仅是依靠治庸办一个机构明查暗访,而是依靠全体市民公开监督,让群众来评判,那样,治理“庸、懒、散”的效果将会更佳!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