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习英语人数有望超过英语母语者不是一种骄傲

中国学习英语人数有望超过英语母语者不是一种骄傲

杂举杂文2026-01-06 20:39:34
从二十几年前家家户户传出中国最早的情景英语教学节目“Followme”的正宗牛津音,到如今中国大城市年轻人个个都能说上几句流利的英文;从为练习口语中国内地各大高校出现的“英语角”,到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
从二十几年前家家户户传出中国最早的情景英语教学节目“Followme”的正宗牛津音,到如今中国大城市年轻人个个都能说上几句流利的英文;从为练习口语中国内地各大高校出现的“英语角”,到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内地“人人学英语”的再度升温,不知不觉间,全民“英语热”已经在中国热了整整三十年。
十日,代表中国大学生最高英语水平之一的世界性赛事“二十一世纪联想杯”中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在上海举办。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亲身经历中国三十年“英语热”的几代人。(04月12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闻中还说,“有关业内人士甚至告诉记者:‘全世界三千万老外学中文,全中国三万万华人啃英语,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看了这则新闻,笔者行是兴奋不已、骄傲不已,但是,细一想又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憋闷,有一种隐隐的忧虑。英语热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兴起以后,其间只有过短暂的回落,这些年来又是如火如荼地兴起了。但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英语热,人们大都是从追求知识的角度出发的,是一种理性而自觉的行为。而现在的英语热,则更多地是为了一个等级证书,为了在求学、求职、出国时增添一点砝码而已,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时髦举动。
本来是外语的英语,在现代工业的中国,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母语来学,而真正的母语反倒放在一边了。出现了说英语时是侃侃而谈,流利非常,说汉语时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写英语时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写汉语时是提笔忘字,颠三倒四。不说那些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好,对外交流多的大都市里,这样会外语、不会母语、、讲英文,不讲中文的时髦者较普遍。就是笔者所居的山区小城,许多青年人、中学生、也都是放下母语不学而一门心思钻外语,考外语。
这种对对自己的语言是弃如敝履、对外国的语言顶礼膜拜的状况总让人感到到有些妄自尊菲薄、“崇洋媚外”意味。
但是这并不是那些放下母语学外语者的错,而是政府部门政策导向的错。近些年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不问客观情况,不管实际需要,无论是考学,还是考职称;也无论是学中文,也还是学历史,都要把外语当作必考科目。不管你有没有用,也不管你专业水平如何,只要外语没有达到一定的等级,你就休想过关.
笔者现供职于一家山区小县的媒体,从来也不需要使用外语采访、对话、写稿。但是,在考职称时,外语是硬指标。笔者只好买来教材、请来老师停工罢浆的在家苦学三个月才算侥幸过了关。但是,考完之后,因为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从不涉及外语,所以再也没有摸过外语教材,当时强记的单词、语句、文章差不多又忘记得一干二净。而且这种一刀切的外语考试还衍生出了许多作弊的行为,培养出许多代考的“枪手”。许多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的人,在作弊后居然也顺利过关。
语言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是一种交流的载体,能够多掌握一门语言,对工作、对生活、对求职、对交流肯定只有好处。但是,从无论是从客观事理、还是从实际需要上来说,学习语言,首先应该是学习自己国家的“官话”也就是自己民族的母语。因为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公民终其一生,都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工作和生活,与之交流和交往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和其操的相同语言,大部分人工作也很少能够使用得上外语。对于这些一生也难以用上一次外语的人来说,外语学得再好,也只是学的一种屠龙术,是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除了白白地浪费精力之外,一点作用也没有。
笔者这样说,并不是笼统地反对学习外语,笼统地主张取消外语等级考试,而是主张所有公民都应该先学习好自己的民族语言,在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自己民族语言的前提下再学习外语。政府部门要根据职业的需要和工作的性质来设计外语考级、考核制度,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果一定要把一种语言作为所有专业、所有职业的必考科目的话,那就把自己的民族语言,把我们的母语作为必考科目吧。
但是这并不是那些放下母语学外语者的错,而是政府部门政策导向的错。近些年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不问客观情况,不管实际需要,无论是考学,还是考职称;也无论是学中文,也还是学历史,都要把外语当作必考科目。不管你有没有用,也不管你专业水平如何,只要外语没有达到一定的等级,你就休想过关.
笔者现供职于一家山区小县的媒体,从来也不需要使用外语采访、对话、写稿。但是,在考职称时,外语是硬指标。笔者只好买来教材、请来老师停工罢浆的在家苦学三个月才算侥幸过了关。但是,考完之后,因为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从不涉及外语,所以再也没有摸过外语教材,当时强记的单词、语句、文章差不多又忘记得一干二净。而且这种一刀切的外语考试还衍生出了许多作弊的行为,培养出许多代考的“枪手”。许多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的人,在作弊后居然也顺利过关。
语言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是一种交流的载体,能够多掌握一门语言,对工作、对生活、对求职、对交流肯定只有好处。但是,从无论是从客观事理、还是从实际需要上来说,学习语言,首先应该是学习自己国家的“官话”也就是自己民族的母语。因为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公民终其一生,都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工作和生活,与之交流和交往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和其操的相同语言,大部分人工作也很少能够使用得上外语。对于这些一生也难以用上一次外语的人来说,外语学得再好,也只是学的一种屠龙术,是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除了白白地浪费精力之外,一点作用也没有。
笔者这样说,并不是笼统地反对学习外语,笼统地主张取消外语等级考试,而是主张所有公民都应该先学习好自己的民族语言,在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自己民族语言的前提下再学习外语。政府部门要根据职业的需要和工作的性质来设计外语考级、考核制度,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果一定要把一种语言作为所有专业、所有职业的必考科目的话,那就把自己的民族语言,把我们的母语作为必考科目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