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街

山城的街

卓伟之才小说2025-11-04 02:54:33
儿时,跟着父亲赶街,第一次到县城见世面,令我至今难忘。11岁的我,还有一年高小就要毕业了,就是不长个,矮矮小小,不足一米二。父亲估计我能考上街上中学,大概是想让我熟悉赶街的路,以便今后读书不迷路,中秋
儿时,跟着父亲赶街,第一次到县城见世面,令我至今难忘。
11岁的我,还有一年高小就要毕业了,就是不长个,矮矮小小,不足一米二。父亲估计我能考上街上中学,大概是想让我熟悉赶街的路,以便今后读书不迷路,中秋节的前一天,父亲说:“街上闹子赶二五八,明天是十五,我带你到街上去怎么样?”听说到街上,我高兴得一跳三尺高,街上是个大地方,热闹得很,村里好多老人,一辈子也没有上过街呢。想起明天就要上街了,我一夜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一早,父亲挑一担百多斤重的松树柴,我徒手空脚跟着上路了。一路上,父亲老问我:“还走得动吗?”开始,我一直回答:“能行。”父亲挑担子走的是小花步子,我人矮脚短,只能小跑小跳跟着走,走了约摸四十里后,父亲渐渐慢了下来,隔两次还歇歇气,我呢,两只小脚象灌了铅一样重,老提不起来,有时候还和父亲拉下一丈距离。父亲不时地鼓励我道:“着神,快到了!”到底是乡里奶崽,有股倔劲,听说就要到街上了,马上就又来了神,很快追了上去,就这样,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了县城。
 乡里奶崽进了城,别提有多新鲜了。比起家里的小溪来,城边的河是那么的宽,那么的大,比起村里的大围墙,那县城城墙是那么的高,那么的厚。街上赶闹子的人密密麻麻,挤挤撞撞,成千上万,特别热闹,难怪南方人赶集叫赶闹子,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吧。县城赶闹子在城外南街,父亲为了带我进城看街,很便宜就把柴卖了,牵着我从东门走到西门,从北街走到南街,足足逛了一个时辰,看得我眼花缭乱,特别是东街西街好宽好美哩,足足有半里多路长,两三米宽,全部都用闪亮的青石板铺就,既整齐又漂亮,南北街分别与东西街成丁字形,同样用闪亮的白色和青色石板铺就而成,只是稍稍窄点儿。街道两边铺面踵接着,有杂货铺,绸段铺,纸马铺,油铺,盐铺,面吃馆,旅馆,照相馆,撂糍粑铺,水饺铺等等,这街上就是街上,与清冷的乡下比,简直就是山里的京城罗,太热闹了。难怪乡里人到县城不叫进城,而叫上街或叫赶街上。
不出父亲所料,后来我真的考上了县城第二中学,第二中学在城外,但进城逛街是常事,对城里的街巷铺面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以后,我又考上了矿冶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工作,离家乡数千里,到达乌鲁木齐后还要坐几天汽车越过茫茫无际的大沙漠,才能最终到达喀什市。工作几年后,我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了家,因此很少有时间回家乡。即便是回家,也只在中途下车,无缘进县城看看。
 去年,初中老同学聚会特地通知了我,大概是聚会发起人怕我路途遥远不会回来,便用了个激将法,他电话中说我是老同学中职务最高的一个厅局级干部,给不给老同学面子,回不回家来,就由我考虑了。我心里想:我能有考虑的余地吗?加上我都有二十年没有回故乡,四十年没有到过街上了,四十多年没见过那群老同学了,我于是没有多想,接电话后的第二天,带着老伴就启程,打道回故乡。
 飞机转火车,火车转汽车,不到三天,我就到了日思夜念的故乡县城。我带着一身的旅途倦意和一番兴奋的心情,携着老伴下了汽车站。走出汽车站,往大街上一看,哎呀,脑子一度迷茫,因为所站之处既不是记忆中的东门口,也不是那熟悉的西外街,南街,北门楼,而是纵横交错的大街,眼前的街道足有四十余米宽,汽车来往穿梭,两旁高楼大厦密集,都市气息决不亚于喀什市。原定同学聚会下榻的舜江宾馆往哪个方向走的呢?我们正左右为难时,老同学聚会发起人王兰生从不远处朝我门走了过来,老同学四十多年没见,心情格外激动,象外国人式的拥抱后,老同学王兰生开心地说:“老同学,几十年没回来,我估计你回来都找不着方向了,所以必须来接站了,我们走吧……”他帮我们拿着行李,边走边介绍说:“这里是湘粤路,往北还有东方大道,南平路,新民路,再往前是塔峰西路,塔峰中路,塔峰东路,舜峰路,新建路,环城路,解放路……我们住的舜江宾馆就在塔峰中路,不用坐车,马上就到了。”原来的老街呢?”我问道,我心里还惦记着儿时记忆中的那些宽大的老街。老同学王兰生笑着说:“知道你会想着当年的那些老街,以安排晚饭后,专程带你们去逛老城街吧。”老同学王兰生这样一说,我才放下了心来。
晚饭后,我们老两口就跟随着王兰生去逛了几条新街道,老伴一路上一个劲啧啧称好:“嘿呀,这么多年过去了,县城有了这么多的超市,这么漂亮的霓虹灯,这么多的宾馆,这么多的工厂,这么多的夜市摊,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呃,比我们喀什市强了……”老同学王兰生自豪地说:“这只是城区的一角,城区光针织厂都有几百来家,还有鞋厂,皮革厂,水泥厂,轧钢厂,竹筷厂……多得数不清,不过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比,那只能说各有千秋啦!”老同学王兰生有些洋洋得意,但又佯装谦虚些。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东门口,来到老城区,我就有点印象了,只是记忆中舜水河上的东门木桥已经变成了水泥拱桥,这里没有了老城墙,更没有了城门,进了东西老街道,我轻轻地告诉老伴:“就是我时常向你提起的儿时所见的山城的大街。”老伴唏嘘着说:“常常提起的儿时见过的山城青石板大街,原来是这么小啊,那些青石板怎么不见呢?”老同学王兰生神采飞扬地解释道:“城区老街几经改建,古老不平的青石板早就换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了,不过店铺依旧成片,只是铺面房由古木板房建成了水泥高楼,整洁美观多了……”尽管老同学王兰生讲得很有味道,我的思绪却早已经分神:儿时那么神秘,那么宽大,那么热闹的山城大街,现在怎么就变这么窄,这么小了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