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减少公考中的“猫腻”

如何有效减少公考中的“猫腻”

忠人杂文2025-11-25 13:39:12
有一位曾经共事过的同事,业务素质、公关能力道德水平以及相貌可以说都很优秀。最近又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她又落榜了!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不行,而是因为面试成绩落后而落榜的。据了解,她这已经是第三次考试成绩第
有一位曾经共事过的同事,业务素质、公关能力道德水平以及相貌可以说都很优秀。最近又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她又落榜了!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不行,而是因为面试成绩落后而落榜的。据了解,她这已经是第三次考试成绩第一,都因为面试成绩落后而落榜了!
万幸的是——同事的她,还能经受得住多次的打击,她选择了一次次跌倒之后爬起来,而没有选择放弃,更没有选择因为几多次的失败而走向歧途!
生活中,因为屡试不第的事例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经受不住一次次的煎熬和打击,选择了不归路。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十分广泛,只要有真正的才识,就基本可以找到自己如意集的工作。
在大学生就业的渠道中,参加公务员考试,无不是大学生就业中重点考虑和尝试的一条渠道。
目前,一些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和工作人员,可以说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招考一般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单位按照一定的比率入围人选,然后经过面试,确定最终录取人员。
这种实际录用和面试比率小的现状,就决定了最终进入面试的人员也会少。也恰恰是因为人员少,给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走人情的机会。个别面试考官禁不住被面试人员的金钱诱惑,就一定会出现以人面试、以钱面试的现象出现。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可能被拒之门外。
另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表面上看是正装其实招考,其实是指标已经内定,外行业的人员想进入其中,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由此简单的推断,公考中就一定存在着“猫腻”。这“猫腻”,依我个人之见,就在于面试的这个环节。
如何有效减少期间的“猫腻”,又能使真正有才识的人走上公务员或者工作人员的岗位?我认为,就是把笔试和面试的顺序调过来,先面试,后笔试,根据成绩确定最后的招录人选。
面试,大体要采用以下三个步骤:一个是推荐单位或者学校负责面试;二是招考尽管(单位)负责面试;三是专业面试考官面试。
当然,这种面试最后确定参加笔试的人数要按照相对最大化的比率确定。
面试合格者,参加最后的笔试。用人单位按照成绩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最后的录用人员。
一孔之见。没有别的用意,只是通过这个办法试图有限减少面试环节中的“猫腻”,真正让有才能的人走上岗位。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其难度。
如果没有价值,权当自娱自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