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观
古人发明了文字,将单个文字组合起来,产生了语言,把若干的语言连在一起,表达一个或一串复杂完整的意思,便形成了文章。文章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时常飞翔于实践的上空,引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向更高更深的
古人发明了文字,将单个文字组合起来,产生了语言,把若干的语言连在一起,表达一个或一串复杂完整的意思,便形成了文章。文章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时常飞翔于实践的上空,引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前进。文章有着记录历史,传递信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规划未来等重要、复杂、强大而又丰富的社会职能作用,是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对文章的职能作用和文人的历史使命最精辟、最经典、最全面、最深刻、最让人振聋发聩的阐释。它一直影响和引领着文章的发展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或文字工作者)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
文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或自然类文章。主要用于记录人在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达成的共识、形成的常识、专业技术技能、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文字,包括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业规范、学术论文、学科知识(史、地、生、数、物、化等)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另一种为主观或人文类文章。主要是指通过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方法抒发人的情感、表达意志、表明立场、观点、诉求、思想、主张等方面的文章,主要包括文学、艺术、思想范畴等方面的文章。本文探讨的是后者。
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灵魂、骨肉、体态。灵魂是指文章立意,指其所蕴含思想、观点、情感等,骨肉是文章的语言及结构,体态即文采,是指文章写作方式、手段、修辞方法运用等。一篇好的文章应该立意深远、血肉饱满、文采飞扬,三者兼顾,不偏不废。但我认为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灵魂,最主要的是骨肉,最基础的是体态。打个比喻:文章就象一个美女,光天生丽质还不能倾国倾城。五官端正,容貌姣好,知书达理者可选为宫女;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又国色天香,顾大局识大体者可立为嫔妃;只有那些蕙质兰心、宽厚博爱、恩慈黎民、又能母仪天下的绝代芳华方能拥立为皇后。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及地位。
写文章我们要向古人学习,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神。“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遣词造句上要反复推敲和锤炼,力求凝练、简洁、有力、准确、形象、生动。但也不能停留在华丽词藻的简单堆砌上,让文章华而不实,言之无物,或者空洞平泛,或者无病呻吟,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将灵魂放在语言中,充分利用语言的翅膀让文章翱翔于九天,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融于周围的环境,要多思考、多总结,多接地气,多体验生活,把自己的命运和大自然、和社会、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大地汲取营养,不断积累素材,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真正的高水准,高质量的文章并不是光靠勤奋,光靠努力就能得到的,一篇好文章也不是随便就能写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思考、酝酿、构思,还要有“神”的相助,某天某时某件事或某件物突然触发灵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借神来之笔,一挥而就。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文章千古事,我们可以用它来抒情遣怀,或纵情于山水,或托志于花草,或倾心于书画,发感慨于笔端,泼深情于素笺。当我们将自己个人的命运、爱恨、感慨、梦想寄托在文字中的时候,别忘了关注群体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甚至关注大自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让小小的文章放射万丈光芒。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更能启迪心智,催人奋进,甚至震撼灵魂,激发潜能,彻底改变人生。小文章,大乾坤,一文成,万物苏,一文现,天地变。别看小小一篇文章,有时它的功能和作用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篇《独立宣言》,诞生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薄薄的一本《共产党宣言》,让全球红旗招展,使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进化到社会主义社会,地球上首次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唤醒了沉睡的雄狮,使炎黄子孙象东方巨龙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每个文学爱好者或有志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专家、学者,都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我们人生修养,思想境界和人生品位。不仅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胸怀天下,有颗慈悲心。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书写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文章——《人类和平宣言》,让它指引我们消灭一切战争和矛盾,统一世界,统一人类,真正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南海主权不容染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