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琴·下(浪说红楼二零)
本篇依然是草稿,欢迎有兴趣的红迷或方家来学习、交流、演导。在此文中,因篇幅有限,我主要以宝、黛、钗的三首谜诗,和薜宝琴十首怀古灯谜诗的前八首,来继续对她的出身进行探究;最后再做个并不定论的结论。在书中
本篇依然是草稿,欢迎有兴趣的红迷或方家来学习、交流、演导。在此文中,因篇幅有限,我主要以宝、黛、钗的三首谜诗,和薜宝琴十首怀古灯谜诗的前八首,来继续对她的出身进行探究;最后再做个并不定论的结论。在书中的五十回末尾,就是暖香坞制灯谜的最后,包括下一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在内,曹雪芹都没有交代谜底;其他相关的人物,也没有说出谜底。在一般人看来,作者或许是对制谜人物的命运结局,或其所属的家族命运有所暗示。比如前面史湘云的猴儿谜,有人就说,这是作者在暗示四大家族“树倒猢狲散”的大结局。这样牵强的二次猜谜,虽说无法定论,但也不好驳斥;这也难怪,或许曹雪芹之意是兼而有之。因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写实的谜书,无论做何种猜测,貌视都可能找出一些理由。好吧,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进行探索宝琴出身的问题。
一、先来看其它与宝琴相关人物的谜语
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五言联诗之后,就是宝玉和众美在暖香坞制灯谜。其中的前面,与宝琴有关的人物如李纹、李绮、宝、黛、湘的七律诗和设谜猜谜,上节已经基本讲述了大概;此节,着重看看此回末,有宝、黛、钗三个主角所制的灯谜。
其一,是薛宝钗的七绝谜语:
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宝钗谜语的前两句,是说谜底之物,大概像一座层层叠叠的玲珑宝塔。然而,它并不是普通工匠用砖石垒砌起来的平凡塔;而貌视以檀木、梓木这样的名贵木料来雕刻、镌凿而成。后两句是说,它没像佛寺梵塔悬有的铜铃那样,被风吹雨打之时会发出声响。那么,它是个什么呢?我猜的谜底是,是纸扇;折叠式的那种。不知这个谜底,会不会与其他红友暗合,也不一定正确。我猜纸扇的思路如下。前两句是说,纸扇是层层叠叠的,也不是泥石堆成,而是以精美的木、纸所制;制扇的高级纸,还是以名贵的木材所造。后两句是说,当用扇子扇风,或平时做社交、收藏之用时,都是默默无声的。
然而呢?扇子在《红楼梦》中,是不是平凡、或如佛家的良善之物事?究竟会不会真正的默默无声?我想,不必多言了。因为有关《红楼梦》中的宝物公案,更是《红楼梦》背后的真谛。比如说,枫露茶事件关联的茜雪被炒,据说,是有关的一枚“丢失”的玉;这件事,也与凤姐以莫须有罪名施以家法炒了茜雪有关;还有,即薜大傻说的与“庚黄”(即唐寅)有关的名贵字画和书扇。更有,即贾链为一件宝物字画因说了公道话,而被父亲贾赦打破了脸;最后,是贾雨村“帮了大忙”动用国器,谋宝害命,才帮贾赦弄到手的。这些宝物,都是红学背后的大迷团。
那么,这些有关红楼人物命运的宝物中,怎会少了古代名家望族,用以来示风雅和地位的扇子呢?在此,我不想发挥太多的红楼八卦,因为关于宝姐与扇子之间的“机密”,我在前面已经多次专门论述过了。《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出大戏,是金玉良缘王家党的宝姐,向木石姻缘史家党的宝、黛二人,进行的一次强有力的反击。最终使宝玉迷茫、与金钏儿调笑、王夫人动怒,从而导致金钏儿被炒跳井、宝玉捱笞等等一连串相关情结的起因。所以说,宝钗在此以扇来做谜,应该说,纸扇是她内心一道放不下的阴影;或者说,就是曹雪芹设的机关;意在要读者猜中之时,不要轻视前面宝姐有关扇子的那出大戏。
其二,贾宝玉的七绝灯谜诗: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表面看来,第一句、第二句是说,天上人间虽然相距遥远,但有一物,也就是该诗的谜底之物;貌视可以关联到天上与人间共同的物事,即这个谜底所设藏的东东,实在应该提防。琅玕本是玉石,这里借以比喻竹子。第三句的鸾音鹤信,是指天宫仙界的音讯;暗喻人的死亡,即所谓“驾鹤西去”是也。凝睇,就是凝目注视之意,意在要多加关注。第四句是说,此物如同唏嘘地叹息一声,以此种声音来答谢青天上苍。明显,宝玉的谜底之物,在宝玉看来,是含有一定成份的贬意。
那么,我猜的谜底,是爆竹;即当今的鞭炮。爆竹或鞭炮,真可谓一个可喜、可叹、可悲之物。网友们应当最明白,前两年的央视大裤衩,就因此物而捅了炉子,遭到网友的痛扁。其实在《红楼梦》中,爆竹,依然是一个关联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物事。《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末尾,宫中的太监送来元春的一个灯谜,就是此物。那个谜语七绝是:“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首谜诗,既描绘了爆竹的特点,也暗喻贾氏的烈火烹油之盛况在一瞬间要灰飞烟灭。因此,此谜诗成了她家族命运的谶语。当贾政听罢,心情大伤。
宝玉又为何对元妃的爆竹谜语含有贬意呢?我以为,宝玉明白元春得意的真实原由,应该就是秦学的主旨,即关系到政治争锋中荣府暂时性的胜利。因为在元春高升的喜迅传来之时,合府上下皆大欢喜,而唯独宝玉闷闷不乐;难道只因为他在思念黛玉?二十二回的回目标题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谶语已经讲明,关于宝玉所悟的禅机,以后论黛玉、论金陵十二官之时,我再另行详说。总之,宝玉的这首谜语,也是作者在提醒读者,如同宝姐的扇子谜语一样,也是关系到红楼主旨的重大线索。
其三,林黛玉七绝灯谜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第一句中的騄駬,读音是绿耳;与骅骝一样,都是古时的千里马。何劳缚紫绳,就是不用缰绳来拴的好马。第二句是说,骑上这样的马,攻略城池、跨越壕沟,都显得十分悍勇而凶猛。可见谜底之物的功用,就像越城池、跨壕沟所依赖的良马一样,功能极大。第三句是说,主人如果想使用,就要像风啸云腾一般操作。第四句是说,这个谜底之物的形状:鳌,是传说中伏在大海里顶着地轴的大龟。鳌背三山,就是古代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要猜黛玉的这个谜语,比较有难度,还应明白一个典故:当日王母天帝恐怕三座仙山漂走,就叫十五只大海龟来背着它们。所以说,这个典故,也是民间在正月十五赏夜灯、猜灯谜这一民俗盛事的由来。
黛玉的这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行走的乡愁
下一篇:该质疑的是作弊还是考试本身?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