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的容忍与逃避
王教头被清人金圣叹称为“忠臣孝子”,其评语中也多有溢美之词,但他在《水浒》中却没有什么建树,无因而来,悄然而去,其唯一留给人们的印象便是容忍与逃避。这样一个隐士型的人物,竟深得那位清末狂人的赏识,决
王教头被清人金圣叹称为“忠臣孝子”,其评语中也多有溢美之词,但他在《水浒》中却没有什么建树,无因而来,悄然而去,其唯一留给人们的印象便是容忍与逃避。这样一个隐士型的人物,竟深得那位清末狂人的赏识,决非偶然,你回头探巡一下王进这个“无头无尾”人物的轨迹,便不能不佩服金圣叹之高见。
王进因为疾病缠身,没有去亲自迎接新领导,便交上了厄运,被强行“请”去挨骂不说,还险些挨了板子,王教头莫名其妙。但他处事沉稳,小心谨慎,在整个被训斥的过程中(即使老爹被骂),他采取容忍的策略,始终低垂着头,看也不敢看新领导,只是卑微地为自己辩解了几句;其结果却引来一次比一次更加严厉的训斥。等到勉强暂时躲过这场劫难、谢罪出门后,才敢抬头看了一眼新领导,这一眼,可看了他个透心凉,原来这颐指气使、动辄诟骂的高殿帅,竟是那个曾被他的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的“东京邦闲的圆社高二”,这等人物做了顶头上司,他便知道自己的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算是做到头了。容忍的结果便是逃避、消遁。
退却往往是弱者的选择,可有时退却却未尝不是明智之举。王教头选择了退却,没有梁山英雄的轰轰烈烈,但他潜匿踪迹,避开了那个混乱而险恶的环境,不濯污水而能全其身,亦当属智者之举。他见高俅知仕途无望,识史进,知事非将至,自知“不了”,便告隐退,无英雄之豪气,有洞察之大略。他不与高俅争一时之高下,因为他知道“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他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地准备隐退之事,成功地躲开了高俅的追捕,离开了是非之地。他更没有选择锋镝与戈矛,尽管失去了叱咤风云的机会,但他却收获了难得的心灵的安宁。这也许是他自我完善的最佳选择。
同样是退让,他与林教头迥异。他是一眼便看透,看透官场黑暗,小人当权,便解甲归田,逃逸而去,后者当须不断被人鞭打、剑刺、棍击、水烫、火烧,直到被搞得声望扫地,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几致绝境,连普通百姓也不能做时,方才觉醒、看透,方才上得梁山,这一过程,鲜血淋漓,惊心动魄。做强盗非林冲本意,做百姓出王进真心。幻想与侥幸始终困扰着林冲,而王进却无此心理,什么都抛得开,什么都弃得去,两手空空,乐得自由自在。流氓当道,那容英雄立锥,能够跑掉当属万幸了。他代表了传统士人一种普遍的心态。
王进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这从他始终对史进以“贤弟”称之便可窥之一斑,他不想刚出虎穴,再卷入另一是非中去;于是,决意做百姓的王进便又无声无息,沉入浩淼尘世。但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意,他把自己塑造的一个英雄史进,楔入了纷扰世间,不管结局如何,那根大棒是被其硬生生地打下去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复古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漫侃可怜人
下一篇:评李清照词《声声慢》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