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戒》开始

从《色·戒》开始

古健杂文2026-03-04 19:47:41
时间的脚步已经跨入二零零八,关于零七贺岁档电影喋喋不休的争论却丝毫没有降温的迹象。从颇有争议《色戒》到褒贬不一的《投名状》,再到好评入潮甚至登上新闻联播舞台的《集结号》,观众似乎对每部电影都饶有兴致,
时间的脚步已经跨入二零零八,关于零七贺岁档电影喋喋不休的争论却丝毫没有降温的迹象。从颇有争议《色戒》到褒贬不一的《投名状》,再到好评入潮甚至登上新闻联播舞台的《集结号》,观众似乎对每部电影都饶有兴致,不知是因为故事情节,还是因为导演大牌,抑或是因为明星云集。
《色戒》延续了李安导演的一贯风格,性依然是他所要表现的主题,或者说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以性为噱头的,只不过比他的断臂山更含蓄一点。虽然在中国内地,几段激情戏被完全删掉,但是凭借中国如此发达的盗版产业,要想看到完整版的《色戒》并不是什么难事。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性一直是一个羞于齿口的话题。性意味着淫,万恶淫为首。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各种思想观念渐渐开放,但和世界接轨,达到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一致还需要不少时间。我想导演正是看中了国人这一点,才有了这部电影的诞生。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在中国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却在美国惨淡失色的重要原因。国人花高价去电影院一方面是因为李安是好莱坞最佳导演外,也许就是为这几段激情戏去看的,而美国佬却不屑这一点。
放眼最近几年,每部电影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有激情戏,而且一部比一部夸张。从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暴露,再到冯小刚的莎士比亚式的《夜宴》,在到近期的范冰冰恶心的《苹果》、李连杰的《投名状》和李安的《色戒》,每部所谓的大片都缺少不了吊观众胃口的激情戏(其中以一"夜"成名,为艺术献身的汤唯最为大胆),就连以武功闯世界的李连杰也未能幸免,也许是因为导演所说的"迎合剧情的需要",也许是为了和世界接轨,说白了还不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赚取观众口袋里面的RMB。如果确实需要,为什么不能含蓄一点呢?就算是限制级影片,在如今网络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谁能保证不被小孩子看到?如果小孩子看到这些,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我想怕是没有一个导演来思考这些问题吧?
难道如今的中国电影只能靠性来支撑吗?难道如今的中国电影只能以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下一代为代价吗?
想当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尤其的香港电影进入鼎盛时期的时候,诞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好象没有几部是有激情戏的。人有七情六欲不假,但是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产物,承担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虽然如今基本上全是商业电影,几乎看到了纯艺术电影的踪迹。但是观众始终是导演和演员的衣食父母,你忽悠了一时你忽悠不了一时,到最后还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所谓的大片对如今社会风气道德的败坏,犯罪行为的加剧间接或多或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用国家审核机构的国家广电总局,势必在这方面予以重权出击。因此,对于近期广电总局处罚的个别庸俗下流的电视、广播节目,同时对制作相关电影提高门槛,是深表赞同的。
《投名状》毁誉参半,既没觉得惊喜,也没觉得失望,完全是冲着李连杰去的。一部总投资达4000万美圆的电影,李连杰的片酬就达到了一个亿(而且还是看在导演的面子上去了零头之后的)。看完长达近三个小时的辉煌巨制影片,只能说还算是物有所值。不能说李连杰心太大了,最起码他也算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电影的顶梁柱,在好莱坞顺风顺水,如今在国内看电影,算是给足了我们面子。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机会看到备受关注的集结号。能够占据新闻联播一分多钟,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突破。以政治、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联播如此看种集结号,我不想不仅仅是宣扬国人的爱国精神,更显示了民心所向。一部大投资,演员片酬基本为零,没有一个大腕,却引起如此的观众,不能不说明冯小刚的可贵。除了《夜宴》,我一直觉得冯小刚基本上是完美的。长得很有个性的他,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实属不易。
下一部值得期待的怕是要数周星弛的《长江七号》了,这个以无厘头影响并征服了多少年轻人的传奇巨星,这次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欢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标签
相关文章